近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在青岛进入最后的总装集成冲刺阶段。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工人对“海洋石油122”进行上部模块总装作业。“海洋石油122”主体由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组成,最大直径约90米,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高度相当于近30层楼,总重约3.6万吨,由近50万个零部件组成。“海洋石油122”设计排水量达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海洋石油122”采用新型的圆筒结构设计,相对传统的船型结构可有效降低油田开发与运营成本,通过自主研制海陆一体化智能中控系统,在台风来临时可切换到“智能台风模式”,实现在台风期间“无人化”生产,为海上油气田设施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提供一种全新模式。中国海油“海洋石油122”建造工程师马霖介绍说,项目在中国国内首次在海洋平台采用新型天然气脱硫装置和双燃料发电机,可以充分利用油田伴生气,有效提升了项目的绿色节能水平,大容量液压潜没泵等一系列关键装备都实现了国产化。上部模块承担着油气处理、动力输出等核心功能,相当于“海上油气加工厂”的“心脏”。“海洋石油122”上部模块包括工艺、电气、动力、生活楼等8个单体,总重量约8900吨,集成了713台关键设备,电缆总长可以绕北京五环近4圈,模块底部立柱与船体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两个模块之间的最小间距不足成年人手掌的宽度,施工难度极高。12月4日,工人在建造中的“海洋石油122”上进行电缆铺装作业。这个圆筒型的“海上油气加工厂”被形象地称为“超级能源碗”。由于这些模块由几十万个零部件组成,集成度很高,所以里面的空间非常狭窄。工人师傅们在铺设电缆时,很多时候都需要蹲着,小心挪动才能够完成一系列操作。而像这样的高难度施工,几乎涉及所有的工种。自2022年3月开工建造以来,面对工期紧张、技术空白多、施工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难题,该项目团队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攻克圆筒型浮式生产装备系统设计、高精度建造集成等一系列难题,实现15项关键技术设备自主化应用,使中国具备了根据不同油田、不同海域,自主设计制造不同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能力。据了解,“海洋石油122”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建造完工,将应用于中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屹立在324米水深的南海深水区,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成为开发中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又一重器。来源 | 上缆所传媒引用 | 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文字 | 常 佳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12月5日,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力研究院)获悉,由该院牵头研制的新型110kV接枝改性聚丙烯绝缘环保电力电缆,已顺利通过全部型式试验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产品设计要求,这标志着由我国掌握原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电压等级接枝聚丙烯环保电力电缆研制成功。今年年初,由南方电网公司牵头研制的10kV、35kV接枝聚丙烯环保电力电缆陆续投入工程应用。然而,由于高电压等级接枝改性聚丙烯绝缘电缆对材料的洁净度、电缆生产线改造要求更为严苛,成品电缆需满足微孔杂质、偏心度等指标,绝缘厚度增大后相关工艺控制更为困难。(点击回顾→南方电网首条35kV低碳环保型接枝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应用于广西平陆运河建设)为攻关更高电压等级环保电力电缆的研究和应用,南方电网公司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石化、中天科技等产学研用单位组建了跨单位、跨专业联合攻关团队。据电力研究院输电所电缆专家余欣介绍,团队优化电缆料配方及制备工艺,采用先进的水相悬浮接枝技术对聚丙烯材料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能调控,改造110kV电缆生产挤出、冷却等关键装备,解决了聚丙烯绝缘电缆三层共挤、内应力控制等难题,突破了聚丙烯电缆材料体系、工业化制备和电缆挤塑工艺等关键技术。经型式试验验证,该电缆系统导体长期运行温度可达105℃,与长期运行温度90℃的传统交联聚乙烯电缆比较,载流量可提升10%以上,有效解决部分电缆线路输送容量卡脖子问题,为我国电网中、高压电缆绿色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也进一步验证了聚丙烯材料接枝改性技术和聚丙烯电缆加工性能,为更高电压等级环保电力电缆研制奠定基础。南方电网公司特级专业技术专家彭向阳表示,该新型环保电力电缆采用化学改性聚丙烯绝缘材料生产,具备低生产能耗、高运行温度、无交联副产物、可回收利用等特性,拥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符合新型电力系统装备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是电缆行业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来源 | 科技日报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11月30日,武汉至南昌双回1000kV线路工程长江大跨越段架线施工完成,这是国内跨越长江线束最多的特高压工程。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辉青表示:“此次跨越长江档距1728米,导线弧垂最低点116米,跨越难度大,为了精准控制弧垂误差,我们全过程采用数字化管控,配备了智能监测定位,和全景高清摄像等设备,确保导线对江面的安全距离。”在湖北阳新县和蕲春县长江两岸,随着最后8根架空导线平稳过江,标志着62根架空导线在高325米的特高压铁塔的支撑下飞跃长江,武汉至南昌双回1000kV线路工程长江大跨越段顺利完成架线施工作业。朱辉青介绍道:“施工过程中,我们先用无人机将引绳穿过铁塔滑轮,再用船只牵引过江,然后两岸分别布置牵引机和张力机,牵引导引的同时施加张力,提升过江导线,完成跨江作业。”武汉至南昌双回1000kV线路工程起于特高压武汉换流变电站,止于1000kV特高压赣江站,共架设451.75km线路,计划2024年6月底线路具备带电条件。投运送电后,将形成华中“日”字形特高压交流环网,华中省间电力交换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实现“风光水火”多能互补运行,能更好地满足华中地区的用电增长需要。来源 | 长江云、湖北日报编辑 | 孙文辉 常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进入12月,上海将迎来一年中最冷的两三个月,迎峰度冬保供工作成为能源电力行业的重中之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南供电公司的运维人员张寒,1日一大早就来到长春变电站。在他脚下,有一个-196℃的极寒世界。这里是世界首条35kV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的进口端,张寒当天的任务就是对超导电缆运行的终端设备和外部环境进行巡检。“主要是为了监测整条线路的运行环境是否安全稳定。”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总工程师宗明表示,对于示范工程而言,超导特性是它有别于常规输电线路的关键所在。据了解,超导输电工程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维持电缆的超导态,也就是如何使电缆中的输电介质始终处于其临界温度及以下。“所以科研人员就想办法让线缆被液氮包裹起来。”宗明说,独特的电缆结构设计解决了这一难题。如果把这条超导电缆剖开,大家会看到独创的、类似“三色圆珠笔”的结构——外层的双层柔性真空绝热管中,包裹着三股相互绝缘的超导缆芯,仿佛三根“笔芯”,用以传送三相交流电。运行时,“三色圆珠笔”里充满液氮,在冷却系统加持下,让整条输电线路始终处于-196℃的临界温度。“实时电流:517A,运行压力:正常,通道环境:正常……”宗明打开超导电缆在线监测平台,查看着示范工程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据介绍,在示范工程沿线,共布设电缆工作井9处,安装了21个智能井盖、80个智能地钉、9个可视化联动装置,以及液氮监测设备和光纤测振装置,搭建起了一张电缆系统运行的监控网。“这些设备的数据全部接入了超导电缆在线监测平台,可实时显示电缆运行温度、压力、电流、通道环境等多维度参量信息,呈现超导电缆及通道内、外部环境的运行实况。”宗明介绍,遇到异常情况,监测系统会发出实时预警,同时可以实现超导电缆系统的无人值守智能调控。线上监测、线下巡检。为确保万无一失,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还组建了一支多专业运维小组,针对重点区域设备开展红外测温以及电流、温度等重要参量的线下巡检监测,实现对示范工程的全方位立体式守护。不仅如此,宗明和同事们也会定期对超导电缆进行检修试验,分析超导电缆投运后的真空层、冷却层状态变化及绝缘老化情况等,结合日常运维工作,形成工程运维、状态评价技术体系,并完成运维数据库搭建,进一步填补了相关数据空白。“我们还搭建了一套用户负荷‘画像’数据库及预测系统,实现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各用户电流曲线的模拟仿真,帮助调度控制人员更好地预判负荷变化情况,使调度更精准更高效。”宗明表示,示范工程供能用户涵盖居民楼、交通枢纽以及大型商业、产业园区等多种类型,用能习惯千差万别。为做到既能满足不同用户对用电质量的需求,又确保超导示范工程精准保持在合适的负荷区间且不会发生过载情况,运行近两年时间,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还充分验证了超导电缆带大负荷运行能力以及制冷系统裕度等,并获得了相关数据。前段时间,在各项条件具备且确保用户可靠供电的情况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通过电网运行方式调整,实现用电负荷向超导输电工程的集中,进一步验证超导输电工程在2200安培的设计载流量和极限承载能力。保持负荷高位运行期间,最高电流达2160.12A,刷新了我国商用超导输电工程最大实际运行电流的纪录。其间,示范工程的电压、频率、冷却系统功率等重要参数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各系统运转良好,示范工程的整体可靠性得到全面验证。“迎峰度冬,我们信心满满。”宗明表示,这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未来,我们还将在公里数和电压等级上继续探索,发掘超导电缆更多的应用场景,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的每一步。”如今,作为世界首条35kV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自正式投入运行以来,这条线路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700天,累计为上海徐家汇商圈等徐汇区核心区域4.6万户用户供电3.2亿度,开创了公里级超导电缆在大型城市核心区域运行的先例。上海电缆研究所下属上海国际超导科技有限公司为本项目提供了超导电缆、中间接头、超导终端、液氮回流管、制冷及监控系统等关键装备部件。来源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原文有删减编辑 | 孙文辉 常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12月1日,国内首艘海缆水面巡检无人艇在厦门投入使用,它将替代传统人力完成海上作业,大幅提高海缆巡检效率和精度。在厦门电力进岛第一通道220kV春围II路附近的海域上,这艘智能化的海缆水面巡检无人艇正在展开作业。据介绍,220kV春围II路海缆段是国内在运的220kV充油海底电缆,它承担着厦门岛内约四分之一的电力供应。以往,巡检这段海缆大多靠人工巡视和视频监测,存在一定的视觉盲区。如今,这款海缆水面巡检无人艇具备一键自主巡航、智能避障、远程控制等功能,还能根据海缆的位置和状态,调整航行速度和探测距离,实时跟踪海缆保护区域内的作业,并回传画面到监控中心,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点。同时,无人艇还搭载多种类型的水下声光探测设备,实现水下地形地貌、海缆路径走向、管线埋深等探测作业,并能通过高分贝喇叭驱离入侵海缆保护区的船只。无人艇拥有强续航能力,可在海上连续作业约5个小时。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电缆中心电缆修试工程师徐宏斌表示,无人艇替代了传统人力高强度、高风险、重复性的海上作业,单次巡视时间从之前的6小时缩减至1小时,大幅提高了海缆的巡检效率和精度,降低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纯电无人艇也具备更高的环保性。来源 | 台海网、厦视新闻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11月20日,由山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海缆工程分公司承建的华能山东半岛北BW场址海上风电项目220kV海底电缆及附属设施敷设工程完成约1.2km海缆登陆任务,并顺利开展埋设犁平稳下犁工作。据了解,此次敷设的海缆由宜昌起帆于9月初交付。11月19日7:00,该工程第一根海缆登陆正式开始,并于14:10完成最艰难阶段的约1.2km海缆登陆任务,20:00顺利完成埋设犁平稳下犁工作。该工程海底电缆及附件设施敷设共计2回,每回约26.6km,这是2021年海缆分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开展该项业务,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海缆敷设任务。施工现场采用2台布缆机与3台挖掘机相配合的施工工艺保障海缆敷设路径精度与进度,确保220kV海缆按要求完成敷设。项目部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重点加强沙滩段土质松软、电缆管口受涨潮影响后会出现积水、养殖户民事纠纷等因素,加大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土质工作,充分准备水泵、雨裤等设施用具,并设立专门民事人员等措施,进一步顺利保障了海缆敷设施工按期、保安全、高质量的组织开展。该项目作为山东电力第一个220kV海缆敷设项目,将进一步助力服务全省实施绿色能源、清洁能源,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来源 | 济南时报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既能充电又能发电的停车棚、极寒高温都不会爆炸的陶瓷储能电池,特别是,拗折1万次也不会断裂的电缆……在近期的深圳高交会上,新能源产业链的“黑科技”产品备受瞩目,这些产品也将为深圳建设“超充之城”赋能。浙江万马专用线缆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电缆能做到耐油、耐水、耐腐蚀,还具有抗拗折、耐磨的特性。01新能源材料“黑科技”提升绝缘漆性能参数在本届高交会上,新能源材料频现“黑科技”产品。一款名为“聚酰亚胺高介电涂料”的新能源汽车驱电机涂料,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备受关注。这款产品是江西师范大学研发的新一代绝缘涂料系列产品之一。据了解,目前同类的高性能漆完全依赖进口,但即使是进口漆也难以做到15伏/微米的高PDIV值。而江西师范大学展出的成果却能达到22伏/微米PDIV值,比目前国际水平更高。“可以说,这一高性能漆全面提升了绝缘漆的性能参数,实现了既耐高温油水又耐电晕的复合涂层核心技术。”江西师范大学方面透露,该高性能绝缘漆经国内漆包线龙头企业试用,测试性能优异,有望在未来推广使用,这一新技术将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02电缆拗折1万次不会断电缆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充电快慢、是否安全的关键所在。浙江万马专用线缆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其先进的电缆技术,包括其为新能源汽车特别研发的EV系列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及成套的新产品。“即使拗折1万次、磨损5万次,也能正常使用。”据了解,这款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有着良好的阻燃性能和耐化学性能,不仅能做到耐油、耐水、耐腐蚀,同时还具有抗拗折、耐磨的特性,保证了电缆的使用寿命。03线缆企业竞逐液冷超充赛道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长期受到关注,充电桩也是新能源行业的研发重点。在超充站前,华为数字能源“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宣传标语引人赞叹。华为数字能源的全液冷超充据了解,今年4月华为数字能源公司推出了大功率全液冷超充产品,其中,超充主机最大输出功率720kW,通过“功率池化和智能功率调度”,支持超充/快充灵活配置,液冷超充终端最大功率600kW,最快能够接近“一秒一千米”“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超级充电体验。这一款产品充电范围支持200V—1000V,兼容已有各种车型和规划车型,并支持未来相关创新技术的演进。同时,通过采用先进的“全液冷技术”,现场噪音低于55db,设备防护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目前,华为已在北京、上海、深圳、318川藏线等多地部署全液冷超充站,诸多领军线缆企业也纷纷在液冷超充赛道竞逐发力。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其拥有液冷超级充电电缆专利,并拥有相关生产设备及生产能力,正在为客户进行产品试制。无锡鑫宏业线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公司自主研发了新能源用交联聚烯烃弹性体绝缘材料,沉淀了轻量化结构设计、高性能宽频复合屏蔽、大功率液冷充电等专用技术以及高稳定性电子束辐照交联、集中供料及自动称量胶料加工、高柔性导体加工等生产工艺。该公司还联合其他产业链企业率先研发出小外径、轻量化、大功率液冷充电线缆结构设计及加工工艺应用于充电站,为国产超级充电桩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称公司拥有液冷大电流直流充电桩电缆、液冷型高压电缆等底层自主专利知识产权。远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则表示,其液冷充电电缆尚处于研发阶段,并强调,液冷充电电缆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充电解决方案,可应用于充电站、停车场、超级充电桩等场景。来源 | 上缆所传媒引用 | 深圳晚报、中国商报、金融界、每日经济新闻文字 | 周 炯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11月26日20时48分,驻马店—武汉1000kV特高压交流工程(以下简称“驻马店—武汉工程”)圆满完成72小时试运行,顺利竣工投产,为豫鄂两省度冬保供互济能力提升再添一道坚强保障。驻马店—武汉工程于2022年3月25日开工建设,总投资38亿元,采用我国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占地省”的突出优势。工程起于1000kV特高压豫南换流变电站(驻马店),止于1000kV特高压武汉换流变电站,线路全长281km。驻马店—武汉工程是华中特高压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中“日”字形特高压交流环网建成后,可实现华中电网省间“风光水火”多能互补,提升华中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保障西部、北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输入,有效满足“十四五”期间华中地区用电增长需求,对服务华中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介绍,特高压由1000kV及以上交流和±800kV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十八交十六直”共34项特高压工程,初步建成华东、华北、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形成1.3亿千瓦的特高压直流远距离跨区送电能力,促进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蓬勃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已成为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装机规模最大、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特大型电网,并持续保持全球特大型电网最长安全运行纪录。来源 | 人民日报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在非洲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分布着56个国家,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6。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有49个国家,国土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80%,人口总数9.3亿,占非洲国家人口总数的70%。撒哈拉大沙漠,就像一道天然的地理分界线。其北部是相对发展和文明的国家,而南部则是被称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对不发达、仍带有土著痕迹的荒原。如今,这片相对不发达的大漠,已引起世界的关注,成为世界性“扶贫”投资的热点。这头沉睡了几千年的雄狮已经觉醒,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正在以其古老淳朴而又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方式,成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吸引着世界经济强国的注意力。除了令人震撼的旅游业以外,世界性的能源、电力、电网、交通、通信等基础建设投资热潮,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该地区。然而,由于电力匮乏严重制约了这片土地的发展。截至目前,缺少生活用电的人口总数大约6亿,到2030年将上升到6.5亿,是当今地球上电力建设最落后的地区。这意味着,非洲蕴藏着巨大的电力建设资源和电线电缆市场商机。目前,外国投资非洲的电力项目建设贷款,通常都是提供本国设备。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已在非洲生根开花,是承接非洲电力项目建设最多、投资额最大的国家,许多中国电线电缆企业的产品顺势进入非洲市场。一、市场背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电力供应极度匮乏,近些年,这一地区经济状况逐渐好转,电力建设投资项目不断增多。刚果、几内亚、尼日利亚等国家,结束了长期政治动荡,经济开始复苏,大规模的电力基础建设陆续启动,机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如火如荼。然而,资金不足却成为制约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电力建设的重要因素。非洲的大型电力工业设施主要集中在南非和北部几个国家,包括埃及、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这些国家的总发电量占整个非洲的3/4以上,主要是火电。其他电力设施基本上都是小水电,电网规模很小。非洲总体人均用电量不到500千瓦时,许多国家还不到100千瓦时。非洲国家电气化水平超过30%的只有上述几个国家和南部的津巴布韦、加纳、科特迪瓦、毛里求斯和尼日利亚等国。许多国家的电气化水平还不到10%,因此他们正在加大力度解决农村用电。其中,2023年坦桑尼亚政府已决定投入6.7万亿先令(约合人民币200亿元),于2024—2025年间进行农村电网建设。随着工业发展和居民用电需求的增加,到204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电力需求预计达到2.1万亿千瓦时,是目前的4.5倍。但该地区是全球电力接入最差的地区之一,只有约48%的人口实现电力接入,意味着约7亿人口还没用上电。现在,只有喀麦隆、科特迪瓦、加蓬、纳米比亚、加纳、塞内加尔和南非等7个国家的电力接入超过50%,其余国家电力接入平均为20%。据预测,如果尼日利亚要在2030年实现全天候不间断供电,需要投入电力建设资金约350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目。这样的市场现状促使当地政府考虑引进外国投资,加速摆脱缺电困境,并确保输配电线路畅通,顺利进村入户。如此庞大的电源、电力、电网工程,所需要的电线电缆数量可想而知。二、当地政府支持2023年2月,非盟委员会举办了第二届非洲基础设施融资峰会。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完成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框架下2021—2030年第二期优先行动计划中价值1600亿美元的69个基建项目,呼吁保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势头。非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目前非洲仍有约6亿人用不上电;非洲大陆铁路总里程约8.4万千米,且较集中于北部和南部非洲;非洲道路超过一半是非硬化道路,公路交通承担着80%的货物运输和90%的旅客运输;非洲互联网普及率为46.8%,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报告同时指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拥有巨大的投资潜力,特别是在电力、交通、数字化等方面。该行在6年时间里通过“非洲50”投资平台吸纳66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覆盖非洲22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农业、交通、卫生等多个领域,其工作核心是帮助弥补非洲每年680亿—108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为解决缺电困境,非洲已经有30多个国家开始了电力改革。改革重点是:引进竞争机制,规范电力市场,发展国家电气化项目,解决电力发展资金短缺以及国营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率等问题。可以看出,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放松管制,大幅度降低政府对电力工业的过多参与,进行工业组织结构和所有权结构改革,以及资产重组和私有化,颇有“改革开放”的氛围。非洲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对开发非洲水电资源,表现出了强烈愿望和高度热情。奥巴马政府时期达成的《非洲电力倡议》指出:“水电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各国水利和能源部长承诺,携手共同努力开发水电资源,以此推动非洲可持续发展和地区一体化”。非洲开发银行为鼓励非洲国家的水电开发,专门制定了优惠政策,推出了《公私合伙公司》方案,以吸引外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开发水电资源。非洲国家普遍重视电力联网协作发展。目前出现的联营体有:南部非洲电力联营体(SAPP),成员国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金)、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斯威士兰和津巴布韦;中部非洲电力联营体(CAPP),成员国包括安哥拉、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布)、加蓬、赤道几内亚、刚果(金)、卢旺达、圣多美、普林西比和乍得。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亚已经联网,并与中东地区的叙利亚和约旦等国的电网连接。三、投资制约因素投资制约因素以南非最为显著,其他国家极少见,计划去南非投资者应予以了解。中国驻南非经商处参赞在《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旨在推动两国重大合作项目发展的中南联合工作组已经开始运作。南非政府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大力欢迎,但中资企业在南非的投资不少还是亏损的,主要是因为南非有一个《黑人经济振兴法案》(BEE,Black Economic Empowerment Act),很多华人企业对这些政策的理解和利益的分配做得不好。早在2013年,中国商务部部长与南非外长正式签署了联合工作组成立章程。内容包括监督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能源、通讯、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重大合作项目的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强调参与中南双方重大合作项目,以及投资南非的中国企业要重视南非的《广义基础上的黑人经济振兴法案》。为解决黑人经济地位过低、在企业中股权太少这一现状,1994年非国大执政初期便提出了《黑人经济振兴法案》,并逐步予以完善。BEE法案对企业所有制结构中黑人占比等方面作了硬性规定:一是黑人企业是指黑人拥有公司51.1%以上股权的公司;二是黑人拥有公司25.1%以上股权的为黑人授权企业;三是黑人拥有公司5%—25%股权的为黑人影响力企业;四是以上黑人股份中黑人妇女占有30%以上股权的为性别平等企业。BEE依此给企业打分,作为政府和公共企业在采购、执照发放、优惠政策倾斜、公私合作、国有资产出售等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企业竞标政府项目的结果。2004年,南政府又推出了《广义基础上的黑人经济振兴法案》。南非国家运输集团(Transnet)和国家电力公司(Eskom)积极支持《黑人经济振兴法案》。据南非政府运输机构2015年6月发布的消息显示,从黑人经营公司购货占比从2011年的12%上升至2014年的22%。国家电力公司也指定黑人经营公司是煤炭采购的单一来源,2014年购货占比达35%。南非《金融邮报》杂志称,当务之急是恢复商业和投资者的信心,这对南非至关重要。没有更快的经济增长,南非财政的可持续性和政策稳定性就面临风险。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现实,最近正加快推进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改革政策,以此激励私营企业的发展。尚未见其他撒哈拉以南非洲颁布类似的黑人经济振兴法案。四、主要投资领域在此背景下,中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已经与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国家密切合作,争取在非洲这片“希望大陆”上施展拳脚,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电力两个领域,以解决国民用电,改善生活质量。1.能源非洲地域辽阔,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和整个欧洲面积的总和。赤道贯穿非洲中部,降水丰富,形成了尼罗河、刚果河等水量丰富的大河。非洲地势起伏,蕴藏着丰富的水利电力资源。非洲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容量大约2.9亿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不到7%。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非洲每年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为20亿千瓦时,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非洲绝大部分水电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水力资源没有转化为电力。为此,非洲开发银行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非洲水电资源利用率达到62%、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目标。非洲在建和计划建设的能源项目中,重点是水电站和火电站建设。安哥拉的整个电力电源结构中水电占70%。东非与中非两个地区预计电源建设投资规模,分别为233亿美元和215亿美元,占非洲大陆总预计投资规模的34.31%和31.66%,为非洲大陆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地区。目前,非洲还正在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非洲电力项目开发已具备了较好的条件。非洲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近2%。非洲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为世界带来了商机,也在贸易合作方面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活力,这为开发非洲国家丰富的水电资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2.电力近几年来中国投资承建的较大电力项目包括: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尼日利亚宗格鲁水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为70万千瓦,合同总金额为12.94亿美元;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赞比亚卡里巴北岸水电站5号机组扩机项目,包含两台18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其融资3.15亿美元;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加纳布维水电站项目,是加纳仅次于阿克松博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苏布雷水电站项目,是科特迪瓦最大的水电站工程,总装机容量27万千瓦。2023年3月24日,由中国水电十一局承建的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举行五号机组发电仪式,赞比亚总统哈凯恩德·希奇莱马亲自揭牌剪彩并按下启动按钮,该水电站大坝的蓄水高度129米,总装机容量750万千瓦。在这些由中国企业建成的电力项目支撑下,该地区各国电力公司都在筹划进行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特别是急需通电的农村电网建设。3.电缆、光缆中低压铜芯绝缘电缆、中低压铝芯绝缘电缆、中低压架空绝缘铝导线、高压和超高压架空导线,以及各种控制电缆和光纤光缆,是非洲电缆市场最常见的六大类产品。其中,铜芯电缆市场份额最高,大约占38%左右,其次是光纤光缆。预计到2025年,铜、铝芯电缆仍然是非洲电缆市场的首选。铜芯电缆的需求,也将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而大幅度增长,尤其是随着人口的增加,政府对电力、通信、电子和输配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必将加大。随着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推进,铝芯低压架空电缆的用量将持续增大。非洲主要的电缆终端市场,包括家电、建筑、通信、输配电、汽车、航空、消费电子、医疗等领域。其中,建筑领域是最大的市场,在未来5年内将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其次,输配电、通信、汽车领域对电缆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推动电缆市场持续增长。随着通信系统“光纤代铜”技术政策的落实,对各种光纤光缆的需求量将剧增。非洲电缆制造公司不多,主要有非洲电缆公司、南洋控股公司、CCG电缆公司、意法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阿伯代尔电缆公司、通用电缆撒哈拉以南分公司、非洲电力科技公司、东非电缆公司、尼日利亚考里曼电缆公司等,是非洲本地主要的各类中低压电线电缆产品制造商,其产品包括:建筑布电线、铠装和非铠装电缆中低压配电电缆、通信电缆、控制电缆和光伏电缆等。产品除了供本国市场以外,还销往非洲其他国家。目前,非洲只有6家电缆公司能制造中压绝缘电力电缆和高压超高压架空导线,其他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型电线电缆制造公司。五、外国投资情况电力短缺已成为非洲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有些外国政府和公司对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投资热情很高。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在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国家中,只有不到20%的居民家里能用上电,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非洲国家在人均发电量和用电量方面与其他地区的巨大差距,说明非洲电力市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蕴藏着无限商机。如前所述,撒哈拉以南地区电力发展潜力巨大。中国驻尼日利亚总领馆经商研究室发布的资料称:据尼日利亚媒体报道,麦肯锡咨询公司在“电力能源和天然气”报告中很关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电力发展。该报告称,到2040年,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发电、输电、配电资金需求为9000亿美元,其中发电资金需求约为5000亿美元,电力输送、配送资金需求约4000亿美元。德国复兴开发银行KFW在开普敦南非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说:“南非输电基础q't'x设施的薄弱,是供电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南非输电系统升级换代大约需要150亿美元,其中至少30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德国复兴开发银行已经对南非电力公司(Eskom)提供了40亿兰特贷款(2.08亿美元),助其输电系统现代化升级,整合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另据加密货币保安研究机构(TRM)透露,金砖国家之一的南非电缆市场大幅度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3.55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8.345亿美元。TMR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汽车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以及对供电稳定需求不断提高,是促进非洲电缆市场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不过也应注意,环保意识加强对电力基础设施升级换代要求提高,将导致投资成本上升,可能会对非洲电缆市场的发展速度带来影响。据某研究机构分析报告称,非洲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领域是能源和交通运输。根据非盟2012—2020年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的优先行动计划,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能源、交通运输、水资源和通讯,预计总投资规模达679亿美元,其中,能源投资规模为403亿美元,占59.35%;交通运输投资规模为254亿美元,占37.4%。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6以上,发电量却仅为全球总发电量的4%,大约占非洲国家总数2/3的撒哈拉以南地区国家缺电,而在农村地区缺电现象更严重,比例高达85%。巨大的电力缺口创造了广阔的投资空间。据悉,撒哈拉以南非洲需要3000亿美元投资,才能在2030年前彻底告别缺电。(一)各国投资1.美国除了中国,美国也制定了与非洲新型经济关系规划。2013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肯尼亚人奥巴马曾经表示:“未来五年,将动员美国政府部门70亿美元资金和私营企业90亿美元资金,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电力接入率翻一番。”至今,这些计划都在执行。 能源一直是美国与非洲交往的核心议题之一,通过美国“繁荣非洲倡议”完成的总价值650亿美元的1100笔交易中,能源交易位居首位,达到107笔。近年来,随着美国国内能源的开发,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能源产业布局也在发生改变。2022年10月,美国与欧盟签署了一份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绿色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备忘录。然而,该备忘录是美欧双方就推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脱碳工作和能源公正转型所达成的一致意见,并没有非洲伙伴的参与。对于没有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发达国家往往会强势介入其资源开发的全过程。2022年12月,在美国召集的第二届美非峰会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强调了要与非洲合作推进清洁能源的公正转型。不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能源转型而言,虽然美国的投资符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能源发展需求,但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中能否实现真正的“公正转型”,还是一个问号。2.德国据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高管伊诺·鲍姆法尔克透露,南非输电系统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预计到2022年,南非需要投资150亿美元升级换代输电系统,并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来解决国内电力危机问题。为了解决国内电力危机,南非政府计划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但是,老化的输电设施为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发电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据研究报告介绍,南非计划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7800MW,而目前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只有1827MW。伊诺·鲍姆法尔克在开普敦参加南非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表示:“南非输电基础设施的薄弱,是国内供电问题一直以来难以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南非输电系统升级换代大约需要150亿美元,而且其中至少30亿美元用于实现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德国KFW已经为南非电力公司提供了40亿兰特贷款,用于输电系统现代化升级与整合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3.日本住友电工、古河电工、日立、昭和、三菱、藤仓这日本六大电缆企业,都在积极布局非洲电缆市场。至今,日本在非洲已成立了30多家电缆公司,从事各类电线电缆、光纤光缆产品制造和营销,不过,日本在非洲的电缆产业投资,有90%以上集中在北非,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电缆产业投资极少。非洲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飞跃发展,为了拓展非洲市场并满足当地需求,古河电工决定在非洲投资设厂,并于2015年6月正式投产。这是古河电工在非洲建设的首座生产厂,总投资约800万美元。按计划,该厂主要采用美国和日本生产基地提供的材料,为非洲和欧洲电信企业提供光纤电缆。古河电工表示,最终选择在摩洛哥设厂,是基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稳定的政治局势,有利于更加便捷地进入地中海和大西洋市场。古河电工称,到2018年,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光纤电缆需求量已从2014年的1800万芯公里增长80%,达到3200万芯公里。4.英国2014年7月,英国渣打银行曾经宣布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拟共同出资90亿美元帮助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等非洲六国发展电力。其中,渣打银行将提供20亿美元贷款额度,美国将在其“电力非洲”(Power Africa)计划项下出资70亿美元,总计90亿美元。渣打银行发表声明称:“为了响应奥巴马总统在2013年7月宣布开始实行电力非洲这一计划,渣打银行首先投入了20亿美元。随着项目的发展,渣打仍然会是电力非洲计划最强大的合作伙伴。”上述资金将帮助肯尼亚等6国新建1000MW发电能力,约2000万个家庭和企业可从中受益。后来,英国渣打银行决定为“电力非洲”项目的投资款项,从20亿美元增加到50亿美元,这一举措可以为非洲电网再增加7500MW的电力供应。本来渣打银行之前的电力非洲投资计划是20亿美元,这一承诺在一年的时间内便得以兑现。现在,渣打银行又把投资额增加到30亿美元,增加了1.5倍。加纳、坦桑尼亚、肯尼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政府以及私营公司,都积极合作支持“电力非洲”项目,以便能获得清洁、可靠的能源供给,为非洲新增的2000万用户输送电力。5.法国法国从政府到大公司一直都很重视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投资,除了常规电力项目以外,法国对非洲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建设也很感兴趣。2016年4月26日,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会见时任几内亚总统孔戴时表示:“到2020年,法国在非洲国家投资将达20亿欧元,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如今的实际投资额已超过这一数字。2022年7月29日,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能源公司(Total Energies)正式宣布在安哥拉启动非洲能源战略,项目包括拜高尼亚(Begonia)油田、基鲁玛(Quiluma)和玛博凯罗(Maboqueiro)气田开发,以及在安哥拉的首个光伏发电项目。这三个大项目中,主要是向海上有油气田平台提供输电用的海底电缆。道达尔能源公司与安哥拉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ANPG)达成协议,对离岸93千米的Begonia油田开发项目做出投资合作建海底电缆厂的决定。工厂已于2016年启动,并将于2024年建成。海底电缆年产能可达年产100—200千米。安哥拉石油公司在工厂开工仪式上称,该电缆厂在非洲属独一无二,可生产连续长度27千米的海底电缆,并表示:“它能颠覆所有正在勘探的油田,不单用于安哥拉,也可用于几内亚湾以及尼日利亚等产油国”。该电缆项目约投资额8.5亿美元。Quiluma和Maboqueiro气田开发项目,将于2026年中期开始启动。 另外,道达尔能源公司还与安哥拉能源和水利部以及安哥拉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等签订了建设Quilemba光伏发电厂的协议。该光伏发电厂的初始装机容量为35MW,第二期可达45MW,将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6.韩国韩国的电缆公司早已青睐非洲电缆市场,并落实到了埃及。2019年11月,韩国LS电缆公司首次与埃及企业M.A.N签署协议,成立电缆制造合资公司,主要生产架空导线和其他低压电缆。据中非贸易研究中心称,由于2018年各经济部门的增长,到2020年,非洲低压电缆市场需求已超过27亿美元,埃及占非洲电缆市场的15%。埃及对光缆的需求逐年增长,至今仍依赖进口。从2018年起,埃及电信(Telecom Egypt)大力推进“光纤代铜”,替代率已达40%,使用了大量光纤光缆。另据国际研究估计,到2023年,埃及光纤光缆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0亿美元。(二)中国投资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央企非洲开展各类基础设施项目超过1600个。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表示:“中国拥有丰富的技术、资金和经验,在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一直是非洲国家可信赖的伙伴。”近年来,不少中国工程建设公司和电线电缆企业在南非、刚果、几内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的电力、电网、交通和其他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标。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随着非洲经济持续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强烈,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重点领域。电线电缆作为输送电力和信号的主要器材,在非洲蕴含着无限商机,市场大有可为。市场分析人士说,这是中国电线电缆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良好机遇。目前,中国正在与非洲某些国家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互相对接。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在非洲基建工程中实施,而且各方面都在努力推进。1.中资企业借力“一带一路”进军非洲2023年10月,“一带一路B&R”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有152个国家参加并与中国签署合作文件。签署合作文件的国家占全球197个国家总数的77%,占197个国家总面积的65%,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5%。其中,非洲54个国家中,除了毛里求斯和斯威士兰两个国家以外,其他52个国家全部参加论坛,并签署合作文件。2.南非发力对接“一带一路”迎中国投资有着“彩虹之国”美誉的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同样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另一个端点。中国作为南非连续多年的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一带一路”战略使南非成为重点获益国家之一。作为非洲第一条准高速铁路,时速160千米的南非“豪滕高铁”,于2012年全线开通,引起了非洲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铁发展的欲望。铁路项目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一环,也使许多中国企业得以借势“走出去”,走进南非,其中包括电线电缆企业。3.中国主要投资企业积极布局据《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2016年7月5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消息说,中国企业在推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电力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表示,非洲大陆一直面临电力短缺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约6亿居民还生活在无电的环境中。近几年,中国政府及企业实行增加国际投资、扩大国际市场的战略,不断加大对非洲的投资。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推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电力行业的发展:中国的贡献》,全面分析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项目,其中大部分是以贷款形式进行的。国际能源署副署长保罗·西蒙斯表示,非洲各国非常依赖中国的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非洲与中国企业签订的绿电项目分布广泛,其中半数以上与可再生能源有关,重点为水力发电项目。前些年,中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电力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南非,2000年以后电力投资项目逐渐增多,开始向北部和东部地区国家战略转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直非常重视与南非电力公司的战略合作。2014年,时任公司董事长的刘振亚曾指出,将把非洲作为战略重点,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力争在投资、工程总承包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国家电网公司的“走出去”战略,不仅拓展了公司的业务范围,还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国内电线电缆市场竞争激烈,迫使企业加速国际化,到国外去闯天下。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走出去”战略已成为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一大机遇。2013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通过集技术、资金、人才等于一体的综合优势和稳定运营,在推进国际化战略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其中,中标埃塞俄比亚500千伏输电工程,实现了总承包业务在非洲零的突破。2015年12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加强两国政府与企业间的长期战略合作。其中,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成为造福民生、发展经济的重要领域。国家电网公司与南非电力公司签署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南非电力公司Eskom国有控股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备忘录》,两国大型国有电力企业的战略合作正式启动。 在国家电网“走出去”战略带动下,有些电线电缆企业也展现出了崭新风采,稳定地立于世界电线电缆行业之林。近十多年来,中国电线电缆企业针对南非电缆市场的贸易投资,成功地走出了国门,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亨通光电国际有限公司亨通光电国际有限公司看着世界地图做生意,将目光聚焦于南非,深耕南非电缆市场,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12月2日,亨通光电宣布,一举收购南非阿伯代尔集团(Aberdare)所属的三个子公司:南非阿伯代尔电缆公司(Aberdare Cables Proprietary Limited)75%的股权、西班牙阿伯代尔欧洲控股有限公司萨拉戈萨线缆公司(Cablescon)100%的股权,以及葡萄牙阿尔卡布拉电缆有限公司(Alcobre)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的股权,交易对价8.4亿南非兰特(折合人民币约3.72亿元)。阿伯代尔欧洲控股有限公司拥有全资子公司西班牙萨拉戈萨通信线缆有限公司和葡萄牙阿尔卡布拉电缆有限公司。其中,西班牙萨拉戈萨通信线缆公司位于西班牙,是领先的光学、金属、铁路、信号、通信和控制电缆制造商和经销商。葡萄牙阿尔卡布拉电缆有限公司则为欧洲市场制造和销售中低压铜铝芯电力电缆。阿伯代尔电缆公司成立于1946年,是南非最大的电线电缆制造商,总部位于约翰内斯堡,在约翰内斯堡、伊丽莎白港和彼得马里茨堡设有三个生产基地。公司主要产品为66kV及以下XLPE绝缘电力电缆、42kV及以下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架空导线、通用PVC/XLPE绝缘电力电缆、耐火及阻燃电缆、软电缆以及布电线等。阿伯代尔电缆公司称,该公司产品在南非国家电力公司(Eskom)的市场份额为26%,在南非的市场占有率为37%。亨通光电收购的阿伯代尔集团,是非洲与欧洲地区领先的线缆产品制造商与整体电力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其研发与生产基地分布于南非、莫桑比克、西班牙和葡萄牙。此项收购,使亨通光电实现了对非洲和欧洲地区的国际化战略布局,通过与公司现有资源整合,为非洲和欧洲地区客户提供输配电、铁路、石化、采矿、港口、机场、建设和住宅建筑等行业的整体电力解决方案。亨通光电收购南非阿伯代尔集团,是公司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获得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有利于加快公司海外市场拓展和国际化进程。据中非贸易研究中心消息,在2023年10月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亨通光电与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SCZONE)签署协议,将在埃及投资1800万美元建立一家设计产能200万千米的光纤电缆厂。★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江南电缆对南非市场的渗透,是从1995年在南非从事电缆贸易开始的,是中国电缆行业进入南非市场最早的公司之一。2004年,江南电缆公司正式进入南非市场,到2007年取得了中国与南非之间最大的贸易订单。至今,江南电缆公司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其品牌、信誉度及能力都受到用户好评。2005年6月,江南电缆在南非成立了南非亚洲电缆有限公司,位于约翰内斯堡,是江南电缆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2007年,与南非电力公司签订了五年的供应协议,合约金额23亿兰特。2010年,又与Eskom签订了三份五年的供应协议,供应中低压电力电缆及架空成束导线,总价3亿兰特。2012年底,江南电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成立了无锡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电缆生产,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其中土地购置1600万元,基建投资1800万元,设备投资5000万元,其他投资1600万元。2013年9月,无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规划年生产能力1万公里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缆、裸导线。2014年9月,与南非电力公司签署新的五年合作框架协议落定,订单合同金额约24亿南非兰特,此合同只是一个框架合同,实际销售已超过这个数额。2015年以来,江南电缆公司的非洲业务一直都在正常开展运作。★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在光纤光缆领域,长飞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将光纤连接到世界每个角落,为全球90多个国家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先后在南非、印尼、巴西和波兰建立了6个生产基地。其中,长飞于2016年在南非成立了南非子公司,光缆产能达100万芯公里,成为当地最大的光缆厂,至今运营状况势头较好。★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电缆于2009年成功出口安哥拉3000万元中、高压XLPE电缆。2016年6月,南非贸易工业部电缆行业招商引资代表团莅临远东电缆考察交流。整体来看,远东电缆的出口业务范围基本上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100多个国家,成为中国电缆行业与“一带一路”关系最密切的企业之一。截至2023年6月,远东电缆的出口订单已超过200项,其中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产品范围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电网建设、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的产品和配套服务支撑,并且展现出坚强的后劲。★其他企业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中超电缆已深耕坦桑尼亚市场多年。2010年,该公司与坦桑尼亚电力供应公司签订了总价为1022.54美元的电缆采购合同。2011年,又与坦桑尼亚电力供应公司签订了总价1344万美元的架空导线及架空电缆采购框架合同,之后数年贸易额持续增加。2013年,中超电缆公司与坦桑尼亚电力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25万用户配电和服务线路器材供货合同,一直延续到2015年,合同总金额约1200万美元,每年约840万美元。河南省电缆企业2023年6月29日,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博览会以“共谋发展、共享未来”为主题,邀请贝宁、刚果(金)、马达加斯加等8个非洲国家担任主宾国,共有50多个建交非洲国家报名参会。河南省有40多家企业参展采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非经贸合作领域由传统的贸易、工程建设向数字、新能源、金融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机遇。河南国电电缆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尼日利亚、刚果(金)、南非、坦桑尼亚等市场。公司副总经理张强说:“公司在非洲的项目进展迅速,计划在尼日利亚的莱基自贸港建设新工厂,把国内的标准和规范带到当地去,让非洲用上更加安全便捷的电力产品,实现双方合作共赢。”主营光伏发电、储能设备的郑州中熙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对非洲市场也充满期待。公司总经理朱弈帆表示:“由于电力资源紧张及价格问题,非洲国家对企业用、家用类光伏储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专门组建了外贸团队,不仅要在国内参加展会,还要到南非去参加当地的展会并设立办事机构,希望能抢抓机遇,充分了解当地市场需求,推动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做大出口规模。”。据悉,还有其他一些中国电线电缆企业正在考虑到非洲市场去看看。六、展望在2023年8月18日外交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就非盟与经合组织联合发布的《非洲发展动态报告》表示,中国对非投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报告称,2017年至2022年,中国对非直接绿地投资为740亿美元,占域外对非直接绿地投资的18%。中国是东非地区最大投资国,占外来投资的20%,在其他区域亦占据前三位,与欧洲、美国同处第一梯队,重点投资领域为制造业、电力、工程建设等。汪文斌表示,非洲是“希望的大陆”,也是“投资的热土”。中国对非投资契合非洲发展需要,互利双赢,为中非人民带来了福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对非投资稳定增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非新增直接投资达到18.2亿美元,同比增长4.4%,中国企业对非洲市场的信心不断增强。目前,有3000多家中国企业“深耕非洲”,民营企业占中国在非企业数量的七成以上,成为中国对非投资的生力军。随着非洲自贸区加速推进,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扎根非洲”,将迎来更多便利、更多机遇,并为中非高质量合作增添新活力。二是中非发展优势互补,中国对非投资领域更宽、方式更多样。非洲资源得天独厚,人口红利巨大,一体化进程、自贸区建设步伐加快。“投资驱动工程”是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会议提出的“九大工程”之一,中方正加速落实会议成果,通过设立中非民间投资促进平台、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发布《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提供指导和便利,努力提升中非资源配置效率。中国对非投资领域正不断拓宽,除了制造业、电力、工程建设之外,还覆盖科技、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参股、并购正在成为中国对非投资的新方式。三是中非投资合作互利共赢,助力各自现代化事业发展。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有利于打造更畅通、更稳定的全球产业链。中国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配合非洲发展战略,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很多中国企业员工本地化率都在80%以上,通过搭桥、铺路、打井、修建路灯等方式回馈当地民众。同时,中国企业还加大对非技术转移、本地采购和人员培训,促进非洲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现代化发展,提升非洲加工制造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为非洲国家社会稳定发展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汪文斌强调,支持非洲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欢迎国际社会各方加大对非关注和投入,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有意愿、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助力非洲提升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走上现代化富裕之路。从汪文斌的表态可以看出,中国与非洲合作的意愿是稳定的、长期的、坚定不移的,扫除了人们对非洲投资的疑虑。相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中国电缆企业以及相关企业与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国家的合作领域必将继续扩大,合作项目必将继续增多,合作范围也将从单纯的电缆产品交易,发展至投资建厂,不断扩大中国电缆企业在非洲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来源 | 上缆所传媒文字 | 孙兆渭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随着全世界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依托于挤包绝缘高压交流海底电缆的海上风力发电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对交流海底电缆的生产制造与考核主要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IEC标准、国际大网会议(CIGRE)发布的CIGRE TB技术手册和中国国家标准,由于适用的电压等级、使用环境、技术侧重等情况不同,在机械试验、透水试验等海底电缆特殊试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精读✎国内外海底电缆标准及技术规范与陆地电缆相比,由于海底电缆在敷设或打捞过程中经受机械力,且在海水中运行,所以在不同的海底电缆标准或技术文件中,除电气试验与相应电压等级陆地电缆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基本一致外,对机械试验方法、透水试验方法也进行了相关规定。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海底电缆标准及技术规范见表1。表1 常用海底电缆标准及技术规范✎机械试验标规的差异分析1卷绕试验海底电缆制造收贮和转运的过程中,在储缆池或敷设船没有主动收放线的情况下,海底电缆将经受扭转,继而在海底电缆中产生机械应力,因此有必要用卷绕试验来检验海底电缆是否受损。卷绕试验相关的标准有JB/T 11167—2011、CIGRE TB 490(2012),CIGRE TB 623(2015)、GB/T 32346.1—2015、GB/T 41629.1—2022、IEC 63026:2019。其中,卷绕试验均要求卷绕次数等于电缆在制造、储存、运输和敷设过程中预期进行卷绕作业的次数;卷绕高度不超过任何卷绕操作的高度;接头间及接头和电缆末端的距离至少为两整圈电缆。不同标准在卷绕圈数、工厂接头数量和最小卷绕直径上存在差异。不同标准对卷绕圈数及工厂接头数量的规定见表2。表2 不同标准对卷绕圈数及工厂接头数量的规定最小卷绕直径的规定直接影响卷绕试验中电缆的排列方式。根据IEC 63026:2019规定,应记录工厂接头所在位置的最小直径,确保工厂接头的位置在制造商规定的最小直径上,电缆可以由内向外平铺排列。其他标准中,电缆和工厂接头需要满足制造商规定的最小直径,电缆须由下至上进行排列。IEC 63026:2019和CIGRE TB 623(2015)对三芯海底电缆中接头数量和距离做了更详细的描述。三芯海底电缆分相接头的数量取决于电缆的结构。接头处铠装层外径增加的部分被认为是“机械特殊的部件”,若两个“机械特殊的部件”之间距离至少为一个外铠装节距,则认为两个“机械特殊的部件”之间不会相互影响,被视为机械独立,反之为非机械独立,接头位置示意图见图1。图1 三芯海底电缆接头位置示意图机械独立时,接头的数量和距离可以参照单芯电缆,在接头端和测试电缆长度的最近端之间保持至少两整圈线圈的距离;非机械独立时,三芯海底电缆分相接头的数量应与交货电缆中的接头数量一致,若电缆中接头间距离小于1个外铠装节距,那么被测海底电缆中应至少包括三相接头,且每一相接头间的距离应与交货电缆中“机械相关”的每相接头的距离保持一致。2张力弯曲试验对于海底电缆张力弯曲的试验方法和规定,几个标准中均没有很大差异,但是关于张力弯曲力的计算方法在CIGRE TB 623(2015)中进行了修订。在CIGRE TB 623(2015)发布之前,各标准中张力弯曲力计算方法均采用Electra No.171中的方法,对0~500m敷设水深海底电缆的试验张力计算公式为式中:T为试验张力,N;W为1m电缆水中重量(电缆自重减去排开的同体积水重),N·m-1;d为最大敷设水深,m;H为安装期间最大预期水底接触点对电缆的张力,N。d取最小规定值200m时,H的计算公式为CIGRE TB 623(2015)中敷设水深为0~500m时的张力计算与Electra No.171中的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公式(1)中系数取值1.3,考虑到敷设和修复引起的额外张力及敷设和修复情况下的动态力而附加的力。CIGRE TB 623(2015)中依然采用这个系数,在有效波高(Hs)不大于2m时适用,但当Hs大于2m时,张力弯曲力需选择敷设水深大于500m时的公式进行计算。2)安装期间,最大预期底部张力H是水平方向上的力,与敷设水深无关,在CIGRE TB 623(2015)中规定H不应小于40N,意味着海底电缆在着陆点的最小弯曲半径为40m,如果半径大于40m,则应选择更大的张力。3)CIGRE TB 623(2015)删除了Electra No.171中建议的海底电缆直接从电缆沟槽被拉起时的额外张力5~20kN,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常见,且对这个力值不是非常确定。CIGRE TB 623(2015)中对敷设水深大于500m时静态张力的计算与Electra No.171中保持一致,仅对动态张力的部分进行了修订,动态张力的计算由惯性力DI,和拖拽力DD,共同组成,这两个参数均与实际敷设时的条件有关。✎三芯海底电缆试验芯数标准规范的差异在不同标准中,对三芯海底电缆在型式试验或预鉴定试验中电气试验试验芯数的规定见表3。表3 不同标准规范对三芯海底电缆试验芯数的规定目前,在型式试验中,电压等级66kV及以上的三芯海底电缆在电气试验时通常在其中一芯上进行,预鉴定试验也是在其中一芯上进行。参照IEC 63026:2019执行的型式试验均在三芯上进行。三芯海底电缆针对一芯进行试验和在三芯上均进行试验的主要区别为对导体加热时钢丝铠装上是否产生涡流。使用三相交流电源对三芯导体加热,三相电流之间的相角为120°,在铠装钢丝上不会产生涡流损耗,钢丝铠装不会发热,和三芯海底电缆在实际运行时保持一致。✎海底电缆透水试验方法标准规范的差异海底电缆透水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导体的纵向透水,金属套下的纵向透水和接头的径向透水,不同标准和技术文件中的透水规定见表4。表4中预处理的导体透水样品取自经机械试验的样品,金属套下的透水样品不必经机械试验,试验前须受3次热循环;试验用水为自来水或盐水;d为申明最大敷设水深,m;d1为申明导体最大透水距离,m;d2为申明金属屏蔽最大透水距离,m。表4 不同标准规范对海底电缆透水试验试验条件的差异不同标准和技术规范除在表4中对透水试验条件规定的差异外,还有以下几点重要的差异。1)IEC 63026:2019中规定,导体透水的样品,其规定导体的一端在试验设备中,另一端应该暴露在试验设备外。其他标准规定,试验样品的一端应该密封,另一端去除导体外的包覆层露出导体,样品两端均安装在试验设备内部,试验样品安装方式见图2。图2 试验样品安装方式2)IEC 63026:2019中规定,在透水试验后对接头的导体和水之间施加25kV的直流电压,以验证是否有水分侵入。3)GB/T 41629.1—2015中规定了金属套与铠装短接点透水试验。电缆采用绝缘护套时,为解决电缆金属套上感应电压,对电缆的金属套和铠装之间进行短接,检验在最大水深时护套和金属套内有无水分侵入。电缆试样(含短接点)应经受机械试验,对于不大于500m深度的情况,施加(d+50)m的水压;深度大于500m时,施加(d+100)m的水压。透水试验持续48h,当到达试验时间后,将试样从水中取出,要求试样的短接点连续可靠、无断点,护套和金属套内无水分侵入迹象。随着海洋输电工程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海底电缆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完善。本工作结合实际工程,根据重点项目中试验方法的差异变化给出标准试验方法制/修订方向的建议。1)推荐卷绕试验中海底电缆(含工厂接头)的排列方式为由内向外排列,且应保证工厂接头能够在制造商申明的最小卷绕直径的位置,从而确保能够对海底电缆的机械性能和后续电气性能进行有效考核。2)三芯海底电缆在经历卷绕试验时,如果三相上的工厂接头的距离大于1个铠装节距,那么其中的至少两相上应分别有1个工厂接头来证明两相上的工厂接头的距离大于1个铠装节距。但是,如果工厂接头不参与后续电气试验,则可以做成与工厂接头形状类似的模拟接头。3)关于三芯海底电缆在电气试验时芯数的规定,推荐试验中采用三相电流源对磁性铠装三芯海底电缆导体加热,既可以减少钢丝铠装的发热,也符合三芯海底电缆运行时的状态。对于电气试验,如果进行试验的三芯海底电缆系统的每一相包含的附件设计都相同,则可以在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相上进行电气试验,若试验通过,则可以证明与这项试验中相同设计的附件具有相同的性能。4)实际透水试验结果表明,图2(a)和图2(b)的两种导体安装方式对试验结果无根本性影响。两种导体透水试验方案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保证不会因水从导体端头密封的地方进入而导致试验失败,但这种方式很难满足设备与电缆接口处的密封要求。因此,推荐采用图2(b)的方式进行导体的透水试验,这种方式能够满足更大敷设水深时相应的试验压力。《电线电缆》195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创刊,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是电线电缆行业应用类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综述、线缆产品、线缆材料、测试技术、敷设运行、工艺设备和经验交流等,报道国内外电线电缆行业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欢迎来稿!【线上投稿入口】http://dxdl.cbpt.cnki.net来源 | 上缆所传媒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