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国内首条高温超导低压直流电缆在江苏苏州并网投运,填补了我国在超导电缆低压直流系统的应用空白,与交流超导电缆相比,理论上在大容量输送时其电网线损降低约70%。直流超导输电技术的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能源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超导材料因其具有零电阻的特性,使其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成为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在超导电缆应用方面有一些探索,但都是交流超导电缆示范工程。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量并网及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直流负荷快速发展,直流电网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文献数据显示,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的损耗在3%—4%,而直流超导电缆的损耗只有1%—2%。“因此直流超导电缆与交流超导电缆相比,电网线损会进一步降低。”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导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古宏伟教授介绍。2020年6月,苏州吴江区政府、国网苏州供电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启动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示范工程建设,在吴江同里中低压直流配电网的基础上,建设一条总长180米的高温超导直流电缆,连接起10千伏庞东直流中心站和泓晟塑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厂区直流配电房。“这条超级电缆设计电压为±375伏,载流量为4500安,导体截面积仅为90平方毫米,相比于同电压等级下常规PVC铜芯电缆,截面积不到常规电缆的一半。但是它的输电能力却相当于20根常规电缆,同时导体损耗只有常规电缆的十分之一,在大幅提升输电能力的同时,能极大降低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设备部副主任杨晨介绍。据悉,该项目使用的钇钡铜氧(YBCO)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为国产化材料,实现超导电缆系统核心材料的国产化。在结构上,该电缆在国内首次采用正负极同轴的方式,相当于2根电缆合二为一,是目前结构最紧凑的超导电缆。其好处是,相反的通流方向使得正负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实现完全磁场自屏蔽,从而消除对外电磁干扰,并且在故障状态下可兼具限流器作用,保护系统中其他电气设备,使电力系统更可靠。来源 | 科技日报编辑 | 孙文辉 常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导读铝合金芯电缆因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风电领域。目前,常见的风力发电用铝合金芯电缆采用GB/T 3956—2008《电缆的导体》中第2种铝合金紧压导体,仅能用于塔筒内固定敷设,其上端与风机专用铜芯耐扭电缆相连接,而铝合金芯耐扭电缆尚未出现。原因是,为减少风能损失,风力发电偏航控制系统跟随风向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使叶轮始终对准风向以保持叶轮转速的稳定,同时带动塔筒上端的电缆在限定的角度内扭转。然而,铝合金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比铜的低,在长时间的扭转作用下,铝合金导体可能出现一些预知的风险,如导体断丝、局部电阻增加引起电缆发热和燃烧,甚至造成系统停止工作,给机组带来严重损害。因此,相关的应用研究较少,铝合金芯耐扭电缆还没有被风机设计人员和用户所接受。精读✎技术要求铝合金芯耐扭电缆应具有良好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和优良的环境适应性,包括阻燃、耐低温、耐老化、耐油、耐弯曲和耐扭曲等。参照风力发电用铜芯耐扭曲软电缆标准要求,电缆应经受不少于10000个周期(10000次)的扭转试验,完成试验后应检查电缆的外表是否扭曲变形、护套是否有开裂,而且扭转后的电缆要经受浸水电压试验且未击穿。对于铝合金芯电缆,本工作需要扭转试验来进一步检查导体的断丝情况。✎结构与材料1电缆的结构铝合金芯耐扭电缆由多股铝合金单线绞合软导体、隔离层、绝缘层和护套层组成。铝合金芯耐扭电缆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图1 铝合金芯耐扭电缆的结构示意图2导体根据电缆的技术要求,电缆的导体应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与常规纯铝相比,8030系铝合金配方体系中添加了铜、铁、镁等元素后,其综合性能较好。因此,导体选用符合GB/T 3954—2014《电工圆铝杆》要求的8030系铝合金杆,经大拉、中拉和细拉等3道工序后,将直径为9.5mm的铝杆加工成直径为0.5~0.6mm的铝合金单丝。铝合金单丝经束绞、复绞工序,得到铝合金软导体,其结构参数见表1。表1 铝合金软导体结构参数3隔离层由多股铝合金单线绞合而成的软导体表面空隙较多,为避免绝缘材料嵌入导体表面空隙影响绝缘层的剥离,导体与绝缘层之间的隔离层不可缺少。常用包覆带材料有无纺布带、聚酯带和涂橡胶棉布带等。4绝缘和护套依据标准GB/T 29631—2013《额定电压1.8/3kV及以下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绝缘材料选用乙丙橡胶(EPR),其抗张强度不小于6.5MPa,断裂伸长率不小于250%;护套材料选用SH型热固性弹性材料,其抗张强度不小于12MPa,断裂伸长率不小于300%。绝缘和护套材料工作温度等级均为90℃。在-40℃温度下,绝缘和护套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不低于80%。✎试验部分1扭转试验在相同载流量的前提下,铝合金导体应比铜芯导体高两个规格。因此,本工作采用铝合金芯软电缆FDLHEH 1×300mm²替代铜芯电缆FDEH 1×185mm²,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扭转试验。扭转试验方法参照GB/T 29631—2013附录B,扭转试验示意图见图2。图2 扭转试验示意图图2中,电缆样品长度为12m,垂直段高度(h)为7~9m。为验证铝合金芯导体断丝率的影响因素,本工作对不同导体绞合方向和节径比的多根电缆样品进行试验,考察了不同扭转角度和扭转周期后的断丝情况,其试验结果见表2。其中,取3段5号电缆样品进行试验,分别在扭转10000,20000,50000次时取出解剖,检查其断丝结果。表2 电缆扭转试验结果2结果讨论(1)导体绞合方向对断丝率的影响表2中1号电缆样品和3号电缆样品导体绞合方向不同,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异向绞合导体的断丝率高于同向绞合导体。通常,导体绞合时采用相邻层方向相反即异向绞合的方式有利于导体结构的稳定,但对于扭缆,异向绞合的方式增加了导体断丝的可能性。当电缆向与导体最外层绞向一致的方向扭转时,外层导体承受拉伸力,相邻内层受到挤压力,次内层承受拉伸力;当电缆向与导体最外层绞向相反的方向扭转时,外层导体承受挤压力,相邻内层受到拉伸力,次内层承受挤压力。在绝缘和护套层的包覆下,导体各层紧密接触,因此电缆扭转时导体内部各层股线存在不同方向的拉伸和挤压交替变化的应力,这种应力不能得到缓冲消除,最终使股线产生疲劳形变而断裂。若在某一点出现断丝情况,内部应力会得到集中释放,引起断丝范围扩大,相邻的多股或多层断裂。检查完成扭转试验后的电缆导体,发现靠近外层的次外层股线断丝更多,见图3。图3 扭转后导体断丝情况(2)绞合节径比对断丝率的影响导体绞合节径比是指导体股线绕中心轴前进一周的距离与当前股线所处的外径之比。一般情况下,绞合节径比越小,电缆越柔软,弯曲性能越好。表2中,3号电缆样品和4号电缆样品的导体复绞节径比不同,复绞节径比增加,导体断丝率减小,其机理分析如下。本试验以FDLHEH 1×300 mm²电缆为例。设定电缆在扭转试验机上沿导体绞合的方向扭转,忽略扭转过程中导体轴向长度的变化,则电缆在被扭转时,导体节距减小,扭转长度内节距数量增加。扭转后节径比计算公式为式中:L为扭转长度,m;m为初始状态绞合节径比;m'为扭转后节径比;n为扭转圈数;D为导体外径,mm。1个节距内股线的实际长度与节距长度之比为绞入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式中:K为绞入系数;M为绞合节径比。在试验条件下L取值9m,实际安装条件下L取值30m,绞合节径比m取值14~30,扭转圈数n取值2或4,导体外径D取值26mm。由式(1)和式(2)可以计算出导体最外层股线扭转过程中绞入系数的变化值,进而得到伸长率,伸长率-节径比曲线图见图4。图4 不同条件下伸长率-节径比曲线由图4可知:导体股线绞合节径比越小,扭转过程中股线伸长率越大。在绞合节径比为14、扭转长度为9m、扭转4圈时,导体股线伸长率为0.84%。当电缆开始逆着股线绞合的方向扭转时,股线的伸长率逐渐降为零,继而有被压缩的趋势。因有外层股线、包带层、绝缘层和护套层的束缚作用,导体股线受到挤推力,仅在局部出现轻微弯曲变形的现象,见图5。图5 扭转后导体变形经过一定周期的扭转后,铝合金导体股线反复受力产生疲劳,出现断丝的概率大幅度增加。通常,在电缆设计时采用较小的节径比以提高电缆的柔软性能和耐弯曲性能,但对于铝合金芯扭缆,减小节径比不利于电缆的耐扭转性能的改善。(3)扭转角度和扭转长度对断丝率的影响由表2的试验结果可知:扭转角度小,导体断丝率低;在扭转角度为 720°时,股线的断丝率可以降为零。由图4可知:在长度为9m、节径比为14、扭转角度为1440°时,股线的伸长率达到0.84%,断丝的概率极大;在长度为30m,节径比为30,扭转角度为720°时,股线的伸长率约为0.06%,断丝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电缆的扭转角度由偏航系统控制。当风力发电机组自动偏航在某个方向达到720°时,触发软件限位,机组将停机并自动解缆,向相反方向转动缠绕圈数,将机组返回电缆无缠绕位置。因此,正反两圈的扭转试验更具有实际意义。综上,试验过程中扭转角度和扭转长度对导体断丝率的影响极为明显。然而,在电缆实际应用中,因电缆扭转角度达到限位设定值的频次并不高,同时电缆安装长度一般在18~40m之间,所以扭转角度和扭转长度对断丝率的影响可以被忽略。(4)扭转周期对断丝率的影响试验通过考察扭转周期对断丝率的影响,发现扭转周期越长,出现断丝的可能性越大。本工作采用改进后的结构方案,在正反两圈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多根电缆扭转试验,检查不同阶段的状态。结果表明,在10000次和30000次扭转时没有出现断丝现象,即使增加到50000次,导体的断丝率仍为零。(5)其他非金属材料对断丝率的影响在铝合金导体拉丝过程中,铝拉丝油起到润滑作用,能防止单丝拉断,增加表面光滑度。在此也认为,铝合金单丝拉拔完成后表面存留的少量油性润滑剂有利于导体弯曲或扭转时股线之间的相对滑动,但不宜过多。类似地,为了增加导体股线之间的可滑移性,减弱导体包覆层对导体的束缚作用,包带材料应采用涂橡胶棉布带。绝缘和护套材料除了满足基本的性能要求之外还应具有优良的柔软性,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还应具有优良的回弹性能。(6)生产工艺对断丝率的影响为确保导体绞制过程中的一致性,股线放线张力应一致,避免蛇形出现;其次,应精准控制绝缘和护套的偏心度不大于8%。在风机塔筒中铝合金芯电缆完全替代铜芯电缆是行业发展趋势,本工作研究了铝合金芯耐扭电缆应用于风力发电机塔筒的可行性。(1)在试验验证的前提下,结合理论推导,设计了最优的导体结构,绝缘选用高于标准要求的橡胶材料,既保证了扭转性能,又不影响电缆的弯曲性能,电缆经受了正反两圈的扭转试验,扭转周期超过了50000次,导体未出现断丝。(2)现行标准GB/T 29631—2013中附录B主要考核电缆被扭转后外表是否有开裂、是否扭曲和扭转后是否通过电压试验,仅是针对绝缘和护套材料的性能试验。然而,铝合金芯耐扭电缆对绝缘和护套材料性能要求更高,扭转后的导体电阻变化也应纳入考核指标,或者将导体断丝率作为直接的考核要求。因此,铜芯扭缆标准不适用于铝合金芯耐扭电缆,电缆行业内应考虑研究适用的技术规范。(3)本工作试制的铝合金芯耐扭转电缆通过了第三方性能检测,符合设计预期要求,并且已在国内某风场上机试用。每根电缆安装长度为30m,运行5个月状态良好,未发生异常发热的现象。《电线电缆》195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创刊,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是电线电缆行业应用类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综述、线缆产品、线缆材料、测试技术、敷设运行、工艺设备和经验交流等,报道国内外电线电缆行业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欢迎来稿!【线上投稿入口】http://dxdl.cbpt.cnki.net来源 | 上缆所传媒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1月14日16时许,中国东北地区首条630平方毫米截面积海缆输电线路66kV王海线在辽宁大连长海县成功送电,这将为中国唯一海岛边境县带去更加充足的电力保障。长海县地处辽东半岛东侧,是中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海底电缆是陆地向岛上输送电力的唯一通道。1980年,35kV城子坦至大长山的海底电缆成功敷设,彻底结束了长海县地区无长电的历史。但由于其投运时间较长,绝缘水平已不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加之当地电力负荷快速增长,原有海缆无法满足其他供电线路出现故障时的负荷倒换需求。图为6月17日,东北首条630平方毫米截面积海缆敷设现场。66kV王海线线路改造工程总投资2.02亿元人民币,共计改建输电架空线路5.067km、新建海底电缆20.11km。工程自2023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11月14日竣工投产。施工过程中,克服了海岛交通运输难、海域海况天气复杂等种种难题,历时8个月的艰苦施工,确保了工程按期投产。国网大连长海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赵树璟介绍,66kV王海线线路改造工程首次选用630平方毫米截面积的海底光电复合电缆,满足负荷增长需求同时,还能满足信息通讯需求,实现“一条海缆多种用途”。同时,配套建设的海缆智慧在线监控系统,通过海缆自带的光纤可实现海缆运维全天候智能监控。赵树璟说,此次海缆敷设施工首次采用拖拽式潜水器综合监控导航系统,可实现海缆路由敷设精准掌控,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填补了东北地区海缆智能化运维空白。据悉,66kV王海线顺利投产后,长海县供电能力将增加1倍,有效提升地区供电的可靠性,并正式开启了东北地区海缆智能运维管理新阶段。来源 | 中国新闻网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宝应县,是苏中地区重要的新兴加工业、制造业基地。其中,电力装备产业作为两大主导产业之一,先后获批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输变电装备产业制造基地”“电线电缆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在全国同行业中打响了知名度。在今年9月4日举行的扬州市电缆行业智改数转解决方案发布仪式暨宝应县第二届电缆智能制造大会上,宝应县政府副县长丁子建表示,宝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尤其是电缆行业得到了稳定发展。从去年开始,全县正式启动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共实施智改数转项目378个,带动了全县工业经济规模性指标和质态性指标的稳步提升。一周后,政策继续发力,扬州市政府发布《扬州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强调宝应经开区、高邮高新区、江都区武坚镇等将重点发展智能电网、舰船电缆。目前,宝应县拥有中航宝胜、阿斯塔、宝杰隆为龙头的规模企业近百家,产业规模500亿元,优势领域涉及输电、变电、配电、用电、材料生产制造,主要产品有电线电缆、电磁线、变压器、交直流电机、高低压开关柜等。此外,还相继招引落户了摩恩智能制造产业园、锡洲电磁线、梦阳电机、欣晨雅电缆料等一批重特大项目。这些年,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宝应县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电线电缆产业取得扎实成效,以产业升级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聚势而强 电线电缆集群向上突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日渐瓦解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1985年5月16日,江苏宝胜电缆厂正式成立,第一批宝胜人站在市场化的起跑线上,立志成为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佼佼者。建厂伊始,贷款1300万元购进德国二手设备,同时加速建队伍、抓品质、跑市场。1986年4月第一根“宝胜”牌电缆下线后,1992年实现了销售过亿,并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新时期的宝胜集团快速而有序地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2000年,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科研开发能力达国家级技术中心水平;2002年,宝胜电缆城开始建设;2004年,宝胜股份成功登陆上交所,企业规模快速扩张。2013年,宝胜加入航空工业后,驶入了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宝胜重建产业棋盘,先后在上海、广东、山东、四川、宁夏、贵州、陕西和江苏常州、扬州等地积极开展十多个战略重组和新建基地项目,并有序探寻海外布点,破除发展瓶颈,打造参与全球竞争的世界级民族企业。经过38年的发展,宝胜集团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国有资产实现翻番式的保值增值。宝胜正逐步实现从本土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从生产研发型企业向创新创造型企业的转型,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的转型,从制造型企业向数智化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在宝应县东南的夏集镇,一个特色电线电缆产业集群也正在崛起。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打电缆牌、唱转型戏、做招商功、走产业路”的总体思路,通过转型升级、电商开拓、品牌提升、平台创建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有力加快了电线电缆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夏集镇十分注重电线电缆园区建设,电线电缆品种多,特色明,形成了传统电线电缆、耐高温电缆、信号传输线缆、控制线缆等十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上千个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全镇电线电缆注册商标100多件,凤鸣、德友、安胜等规模企业已采用国际标准,电线电缆特色产业已成为夏集镇对外的一张闪亮名片。扬州市凤鸣电缆厂是该镇的一家重点企业,于2003年成立,产品涵盖电线电缆、热电偶线、线束、高温套管等,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商用以及石油天然气领域。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公司全面加强技改投入、加大新品研发,其中投资5000万元新建的耐高温特种电缆项目已于2020年底通过竣工认定。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发展业绩良好。如今,在以宝胜集团、凤鸣电缆厂等为代表的行业骨干企业以及电缆料、电磁线等各类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宝应县电缆行业成绩喜人,累计实现开票销售379.2亿元。双向奔赴 持续招商引智向外借力选商引资引才是地区发展的活力源泉,作为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宝应县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多措并举强化要素供给和服务保障,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兴县发展战略,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2022年底,宝应县夏集镇在宜兴举办的一场电线电缆产业招商推介会聚集了众多目光。远东控股集团、江苏经纬电缆、上海凯波电缆、苏州新吉海包装、江苏江润铜业、扬州万航科技等企业代表应邀参加活动。推介会上,自控温发热电缆、新型电缆料和阴极扁电导钢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相关客商还与达夏集镇达成了一批投资意向。近年来,夏集镇相继出台了征地、租赁、创新、人才等各类投资优惠政策,吸引近200家企业入驻。同时,夏集镇着力打造工业集中区和道口工业园区两大发展平台,形成了以电线电缆、智能家居、精密制造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有30多家外来企业在这个镇投资兴业,成为长三角、京杭运河、淮江、扬子江沿线等地企业家投资的理想区域之一。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中国荷藕之乡的宝应县,自2000年以来,每年8月8日都举办“荷藕节”,以荷藕为媒引天下客商、招重大项目。据了解,今年的荷藕节投资商机推介会宝应县共集中签约项目36个,其中产业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138.3亿元;在产业项目中25个为制造业项目,占比83.3%,计划总投资130.1亿元。筑巢引凤来,巢暖凤自栖。宝应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背后,离不开对人才“沃土”的精耕细作。宝应县地处扬州北大门,区位优势不明显、产业发展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突出。为此,宝应县委人才办、县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勤于搭桥牵线,巧当人才科技“红娘”,让一大批企业实现与高校院所的自由对接,一批高层次人才合作项目和高科技成果得到落地转化,成为引领市场的“科技利器”,助推产业强链。目前,宝应全县已有百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扬州腾飞电缆电器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电缆材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宝应县有关部门的积极帮助下,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高层次人才11名,并创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12项,近三年公司销售收入均以10%的速度增长,2022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企业是人才开发的主体,企业家则是聚集人才的人才。在2月举行的宝应县工业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推进大会上,企业家坐在会场C位、走上台挂金牌拿奖金,宝应给予了企业家最真诚的尊重。宝胜集团总经理生长山表示,公司将抢抓新能源市场发展机遇,研发一批实现进口替代的高端产品,确保新签合同10亿元,力争高端装备线缆销售突破3亿元。集链成群 电力装备产业向内而生让变量变增量,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版头条”,宝应县委提出重点围绕“两主三重三特”产业体系,抓延链、补链、强链、壮链招商。宝应经济开发区“无锡园”的故事成为“链式招商”释放磁吸效应的最好范例。继无锡锡洲电磁线项目落户后,宝应接连引进巨丰精密电磁线、梦阳电机、超洲科技、新奇生电器等一批无锡产业转移项目。巨丰的生产设备提供给锡洲生产漆包线,再给梦阳组装新能源电机……一家企业逐渐孵化出了一个园区。“无锡园”因上下游关联项目不断集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引发了项目招引的“葡萄串”效应。这些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国内国际重点工程配套服务的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开票销售约56亿元。宝应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第一要务,梳理产业链头部企业和配套企业清单,加快招引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在20亿元、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招引上实现新突破。凭借鲜明的产业定位,宝应经济开发区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已形成了覆盖输电、变电、配电、用电、材料等的产业体系。中国商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杭州G20等国家重点工程用的电线电缆很多都来自这里。据了解,截至8月,宝应经济开发区今年已完成市级重大项目新开工6个、新竣工7个。梦阳电机、超洲特种电缆、新奇生电器等项目年内开工,锡洲、巨丰、爱尔特等项目年内竣工,可形成开票新增长点20亿元以上。来源 | 上缆所传媒引用 | 中共宝应县委、宝应最新闻、科技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扬州日报、宝应日报、扬州网文字 | 常 佳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11月7日,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展示活动启动。其中,中国电信国际有限公司申报的“亚洲直达(ADC)国际海缆横贯亚洲,更高容量、更强安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入选。“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所占据。如何实现大陆间的通信连接?最好的方式就是铺设海底光缆。”中国电信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晓雷表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以及云计算、大模型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国际通信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提高国际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满足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国际带宽需求,中国电信主导发起亚洲直达(ADC)国际海缆建设,联合日本、香港、新加坡、越南、菲律宾、泰国六家主流境外运营商发起,以强大的连接技术为亚太地区与全球客户带来优质、普惠的数字体验服务。亚洲直达海缆与亚太二号海缆、东南亚-日本海缆和亚欧海缆相互组合,提供东南亚地区多路由选择的高速信道。据吴晓雷介绍,该工程全长约9600km,“盘卧”于亚太区域主要国家和地区。采用了业界先进的多纤对开放海缆模式,8对光纤承载的流量每秒超过140Tbps,每一个触角都连接起一座互联枢纽之城。11月1日,历经3年多精心规划建设的亚洲直达海缆在广东省汕头市龙虎滩成功登陆。中国电信汕头海缆站是该海缆系统在中国大陆的唯一登陆站,代表中国电信承担亚洲直达海缆系统维护分委会主席职责和海缆系统NOC职责,从单个海缆站设备的维护管理迈向对整个海缆系统的维护管理。中国电信主导的亚洲直达海缆在汕头市成功登陆吴晓雷表示,通过多方协同、跨洲联建的创新做法,不仅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还增强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成功率。与此同时,ADC海缆的建成也为亚太地区提供了又一条主要通讯桥梁,降低了由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通信受创风险。未来,伴随5G、AI、物联网等高新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国际带宽需求将迅速增长,中国电信将持续推进ADC海缆系统的建设,筑牢信息通信底座,助力千行百业全速迈向数字化转型新征程。来源 | 上缆所传媒引用 | 光明网、南方+文字 | 常 佳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11月7日,在第六届进博会上海交易团国资分团集中签约仪式上,联和投资公司、临港集团等11家国企的22个项目在现场进行了集中签约,涉及交易金额33.55亿元,项目分布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时尚消费品、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等领域。“这次我们签约的国外公司都是国际上较为知名的数据服务企业,他们也想到中国来拓展业务,我们也希望他们能把海外一些成熟的技术经验带进来,推动国际数据港的建设,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数据服务提供借鉴。”据联和投资公司旗下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晶介绍,本次进博会上,跨境数科与PCIN LINK SYSTEM PTE. LTD签约,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计划投资2亿美元建设上海临港-新加坡的新型海光缆,与PEACE海缆连接,实现沿“一带一路”自我掌控的海光缆体系。实际上,上海市人民政府今年10月15日印发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已经强调,上海要构建泛在互联的高水平网络基础设施,打造连通内外的国际网络枢纽设施,推进东南亚-日本二号海底光缆建设及已建海底光缆系统扩容,推动临港海底光缆登陆站等国际通信设施建设。据悉,为提升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临港新片区为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开通国际数据传输专用通道,建设高能级算力中心,已建成国际海光缆5条,海光缆登陆站2个,此前亦曾公开宣布筹备建设上海至新加坡直连国际海光缆,吸引更多数据要素向中国流通。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系由亨通光电主要投资,该海缆系统提供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高容量国际带宽流量,干线在巴基斯坦、法国、埃及和肯尼亚登陆,可极大满足中国到欧洲、非洲快速增长的国际业务流量需求。2022年初,亨通光电公告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推动顺利。同年,亨通光电决定调整项目的南非段建设进程,优先增加建设该系统新加坡延伸段项目,从而将海缆系统拓展至新加坡,提升现有网络资源价值,构筑成亚欧、亚非国际信息互联大通道,为后续持续耕耘国际海缆运营市场打下良好基础。该区段目前正处于海洋勘测阶段,预计将于2024年完工。来源 | 上缆所传媒引用 | 人民日报、上海证券报、上海市人民政府、文汇报、中国元件协会文字 | 周 炯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导读我国架空输电线路经过近40年的高速建设,已经形成了电压等级至1000 kV以上庞大的交直流输电网络。架空导线作为电能传输的载体,在不考虑连接及输电系统终端等情形下,架空线路的输电能力取决于导线本体。当电流经过导线时,导线电阻导致其产生热效应,长期负载运行会使导线强度降低或形成永久变形,从而带来安全问题。另外,组成导线的材料(一般为钢线和铝线)会产生膨胀现象,致使档距内导线伸长,导线产生一定的垂度,导致导线离地或障碍物的距离变小,从而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提高架空线路的输送容量,必须首先考虑架空导线的本体特性,同时满足架空线路运行的安全条件。在新建线路、既有线路、改建线路中提高导线输送容量,解决线路输送能力和负载需求端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电力输送行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导线的增容技术已成为电力传输的重要解决方案。精读✎静态增容技术静态增容技术是基于环境状态的合理假设,根据导线容量模型再次计算载流量,亦称为环境调整额定值。表1中,英国将环境参数分为冬季、夏季及酷热地区,通过容量模型计算出的稳态载流量也有所不同。对于规格为JL/GIA-630/45的导线,在其他参数一致的条件下,按IEC参数计算,环境温度每降低1℃,载流量可提高10A。对于规格为JL/GlA-400/50的导线,按我国参数计算,环境温度为40℃和20℃时的载流量分别为2390A和3360A。另外,表1中的风速对导线的对流散热及热平衡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在其他参数一致的条件下,当风速从1m·s-1提高至2 m·s-1时,JL/GIA-30/45的载流量提高约350A。由于风速的变化受地形、高度和气候的影响较大,且线路走廊上风速的变化情况难以预估,所以大部分研究机构对风速的选取采用相对保守的方式。对于不同环境下的输电线路,可以通过设定不同边界条件进行计算,进一步提升导线的输送容量。表1 不同国家及研究机构关于载流量的计算参数从导线运行的热平衡公式可以看出,当导线允许运行温度提高时,导线的载流能力也相应提高。由于耐热铝合金和软铝类导线具有耐高温运行特性,近年来,我国在改建线路中采用具有这类特征的导线来直接更换原线路导线,以此大幅度提高输送容量,同时节约了大量线路建设成本。从我国现有的输电线路设计及运行来看,考虑到安全系数及线路环境的复杂性,在进行导线允许载流量校验时,没有区分季节气候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基本采用统一的设定参数进行导线额定容量计算,导致很多输电线路并未发挥其最佳运行能力。✎动态增容技术动态增容技术(DTLR)作为一种有效提高输电线路容量的方式有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DTLR的显著特征是输电线路在保证安全运行条件下可即时动态调整输送容量。实现线路动态增容的关键是能够对导线所处的环境和其本体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导线的运行状态进行精确评估和预测。DTLR系统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环境及导线状态的监测装置、数据通信传输及接收装置、数据分析及容量评估系统。根据监测对象,DTLR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1间接法DTLR的间接方法是测量或预测气象数据,主要包括环境温度、风速、风向、日照和降雨等,将气象变量作为载流量计算的条件,对导线输送容量进行限额计算。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沿着线路或在关键位置安装微型气象站来获取气象数据。除采用实时监测的气象参数计算导线载流量外,还可使用大量数据建立气象数值预报模型,预测线路走廊的环境参数变化。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基于气象历史数据及气象预测提出了导线的动态增容模型。2直接法DTLR的直接方法是通过对导线本体状态参数进行监测来实现的。导线运行状态参数主要包括导线温度、弧垂、离地间隙和应力等。在实际应用中,直接法一般也需要实时环境状态参数,但在建立增容计算模型时需要采用导线本体状态数据。相比于间接法,直接法更直观地呈现了导线的运行状态,其增容评估系统主要基于导线测量状态而非理论计算值。下面分别简单介绍基于直接法的增容技术及其研究和应用现状。① 基于导线温度测量的增容技术从导线容量理论模型可知,导线的载流量与导线的最高允许运行温度直接相关,基于载流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即可计算出 给定温度条件下的导线容量。在线路运行时,已知导线即时温度及线路电流,可推算出给定允许温度下的导线额定容量。基于导线温度测量是一种较为便捷的增容技术。架空导线温度在线测量有多种方式。传统方式为点式接触法测量温度,由于该方法仅可代表线路上的某一具体位置温度,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在线路的关键位置布置多个测量温度点。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整条线路进行非接触式扫描测量温度,该种方式易受到天气的影响,测量温度精度相对较低。近年来,分布式光纤测量温度及光纤光栅测量温度传感技术在架空线路中也有了一定的应用,其原理是基于光纤中背向反射光的强度及光纤光栅中波长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线路中光纤敷设位置的温度,该方式的显著优点是无需对测量装置提供外部电源。在上述测量方式中,目前应用广泛且成熟度较高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点式温度传感器或接触式测量温度。②基于弧垂或离地间隙测量的增容技术导线运行时的热膨胀效应会导致导线离地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架空导线离地面或建筑物的高度是输电线路设计及运行人员所需考虑的安全问题。在GB 50545—2010《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中,对导线弧垂的计算原则以及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环境条件下导线对地面的最小距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架空导线弧垂测量的传统方法为采用经纬仪进行弧垂测量,这一方法常用于线路敷设及紧线操作中,其原理示意图见图1。图1 经纬仪测量示意图通过经纬仪测量α角和β角,再结合悬挂点的已知高度即可计算导线弧垂(f)。该方法获取的导线弧垂具有较高的精度,但需要在现场布置设备和人力。因此,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很难采用该方法对导线弧垂进行实时测量。近年来,采用激光测距方法对导线弧垂的测量有了一定的应用。该方法的特点是安装简单,但需要事先确定线路安装点,并建立对应地面水平面。随着巡线机器人及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监测技术在输电导线的弧垂测量方面也有了初步应用。通过机器人或无人机携带相机拍摄导线图像,再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线路进行重建,最终实现导线弧垂参数的计算。另外,随着雷达探测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激光雷达和调频连续波雷达通过对输电线路的扫描,利用点云数据重建线路的三维空间模型,并实时计算导线的弧垂,也具有很高的精度。③基于应力测量的增容技术导线的受力状态直接决定其安全运行。对于运行的线路,导线的应力与温度及弧垂直接相关。通过实时监测导线的应力可以推算出导线的温度和弧垂参数,以保证导线处于温度及弧垂安全规程限制条件内。导线应力的测量主要采用应力传感器,主要包括应变片式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美国Nexans公司开发的CAT-I输电线路监测系统通过测量线路的应力及环境温度等参数,对线路的可用容量进行实时估算,可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实现线路增容 10%~30%。由于应力传感器装置须经过导线端部与铁塔连接,在线路实际运行中,考虑到安全原因,国内很少对导线的应力状态参数进行直接监测。目前,我国输电线路中的应力监测主要应用于导线覆冰状态的测量。✎输电导线增容技术实施过程中的难点输电导线增容技术研究及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静态增容到动态增容,从单变量到多变量相互校验的发展历程。2005年,我国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对迎峰度夏期间的环境温度、风速和日照强度进行了连续监测,依据实际环境参数核算输送容量,提出了限额条件下的安全时间和限定时间内的安全限额两种动态增容方法。2006年,重庆电力公司在220kV线路上安装了导线测温系统,验证了导线温度上升在过渡时间内线路的实际载流能力。广东电网公司基于当地运行线路气象数据及实测弧垂数据,由增容系统进行验算,确认特定线路可多输送30%~50%的检修及应急负荷,实现了线路安全增容运行。另外,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DTLR在风电场送出线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风速、输电线路最大载流量和风机发电容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增容技术,实现了风机总功率和导线最大容量的动态匹配;特别是,可再结合风电场储能系统的容量和功率,实现了风电场的经济运行和清洁能源的消纳。目前,我国已在该领域进行了示范性项目的建设。英国在风电场新能源送出中,使增容系统成为电网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电网安全运行的条件下,将线路输送容量提高20%。总的来看,世界各国在输电线路的增容技术方面均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中增容技术的应用相对于欧美国家较为滞后。从当前国内外应用的现状来看,增容技术无论是采用间接方法还是直接方法,均存在许多问题。1测量设备的准确度及运行除监测环境参数的设备可直接固定在铁塔上外,其他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均需要与导线本体相连。温度、弧垂和应力测量设备自身的精度直接决定了增容系统的精度及可靠性。虽然在GB/T 35697—2017《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中,关于温度及弧垂等在线测量设备的精度均有相应的规定,但在实际线路中,这些测量设备受其自身精度及安装位置的限制,并不能准确反映导线实际运行的状态,因此,易造成测量的偏差。当前,大多数在线监测装置均需要提供外部电源。若采用蓄电池方式,则需要考虑电池更换的周期和便捷性。近年来,随着在线取电技术的发展,测量装置的自身质量也在提高,还可能会产生其他安全问题。2增容系统的可靠性输电线路的增容技术除依赖测量设备外,还需要可靠的增容模型。目前,在温升、弧垂及应力与导线容量关系方面已有许多理论研究,但这些经典公式中很多参数的取值与导线本体、地理位置及环境有关。为了获得准确的参数,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验证工作;为了提高预测精度,也需要更为复杂精细的算法工具。在实际应用中,除需要采用导线监测装置的实时测量数据验证增容模型外,还需要对未来时间段内自然界温度、风速、风向、日照和湿度等外部环境参数进行预测。增容模型系统涉及大量数据的采集、识别、通信及存储等,而数据的即时处理对计算机硬件配置及软件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后,才能保证增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3增容技术应用中的系统性和经济性问题增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系统安全性问题。当线路容量增加时,导线运行温度升高,其连接终端甚至变压器等线路关键器件的温度也会升高。因此,需要考虑整个线路系统中所有器件可承受的耐温能力,这也是当前输电部门对增容技术应用持保守观点的原因之一。对于既有线路的增容技术应用,需要增加监测装置、通信和终端数据分析系统,而保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又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因此,增容系统的成本与其为线路增加输送容量所获得经济效益的平衡也是电力企业关注的问题。✎输电导线增容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架空导线材料性能的提高和监测,以及通信技术水平的进步,近年来,输电线路增容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如何充分挖掘现有线路的输送能力和通过线路改建提高线路容量,已成为当前输电领域的热点问题。1提高导线运行温度从线路容量理论模型可以看出,导线的允许运行温度越高,其输送容量越大。考虑到线路整体的安全及寿命,电力运行部门对于提高导线允许运行温度往往是谨慎的。提高既有线路的导线允许运行温度需要对导线材料及连接金具的耐热性能进行全面评估,以保证线路在增容时的安全性。对于传统的钢芯铝绞线,虽然不同国家对其允许最高运行温度有所差异,但均不大于100℃。近年来,具有耐高温、低弧垂特种性能的架空导线(包括殷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间隙型特强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和铝基陶瓷纤维芯耐热铝合金绞线等)在一些特定场合中有了一定的应用,这些导线的允许运行温度大于100℃,甚至可以达到200℃。采用这些导线直接替换原线路中的钢芯铝绞线,当提高导线允许运行温度时,其输送容量可大幅度提高。2应用动态增容技术应用各种设备对线路所处的环境及导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在遵循现有规程及保证线路运行安全的条件下,采用增容模型提高既有线路的输送容量,已成为当前电力领域一种重要的增容手段。采用DTLR可以评估线路短时过载能力,为线路超原负荷运行提供决策。特别是在风力场输电线路中,结合风速变化、导线运行状态和储能系统,采用DTLR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DTLR是一项涉及线路设计、导线及金具特性、运行及安全管理、通信及软件计算等多因素融合的新型技术。将DTLR有效地接入现有电网系统中,并与储能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成为解决能源供求矛盾和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建线路,可以采用新材料和新型结构型式导线,通过提高运行温度的方式增加线路的输送能力;对于既有线路,可以利用各种在线监测设备即时监测导线的运行状态,并通过增容技术实时评估导线的容量限额,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挖掘导线的输送能力,提高线路的传输效率。《电线电缆》195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创刊,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是电线电缆行业应用类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综述、线缆产品、线缆材料、测试技术、敷设运行、工艺设备和经验交流等,报道国内外电线电缆行业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欢迎来稿!【线上投稿入口】http://dxdl.cbpt.cnki.net来源 | 上缆所传媒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根线缆,能编织出怎样的产业?宜兴给出了答案:500余家电线电缆产品及辅料制造企业,产值近1500亿元,市场占有率超15%,形成了规模大、产值高、品种全、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面对如此庞大的产业经济,如何整合资源,更好地引领宜兴市电线电缆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兴市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集群)“益企惠企 聚力赋能”行动,以组织链、人才链、活动链、服务链、创新链、阵地链“六链”赋能,聚力推动产业链(集群)高质量发展。宜兴市成立“两大体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宜兴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建立“3+3+N”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发改、工信、科技等涉企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具体负责、协同推进。“组织部门和环科园党工委不时来走访调研,倾听企业的意见建议,给我们送政策、解难题、优环境。”位于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中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享有“中国电线电缆城”美誉的官林镇,电线电缆规上企业多达200余家。2021年,官林镇成立线缆产业链党建联盟,加强行业交流,推动创新成果共享和转化,有效破解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难、同步难、配套难等问题,增强了发展底气。作为地方龙头企业和党建联盟的成员单位,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将“机械行业职业能力评价考试站”平台主动对外开放,为链上企业培训技能人才并颁发技工证书。“宜兴线缆已形成完整的产业圈,90%的原材料都可以在本地采购。但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联盟单位更需要‘抱团’发展,共同‘走出去’,变无序竞争为高质量共赢。”江南电缆党委书记储辉表示。为加快破解线缆结构单一化、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官林镇与知名行业研究所、科研院校等加强合作,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核心研发团队。线缆产业链党建联盟定期组织一次集中交流、一次发展研讨、一次人才交流、一次项目合作,把“朋友圈”越做越大,让“红色合伙人”越来越多。无锡市华美电缆有限公司作为联盟成员单位之一,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为产业生态培育“厚土”。今年7月,宜兴市制定发布《宜兴市电线电缆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宜兴市电线电缆产业2023年工作要点》等文件,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壮大电线电缆产业集群,锻造联系更紧、合力更强、质量更高的产业链条。来源 | “江苏党建”融媒体中心编辑 | 房久仙 常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缆所传媒助您掌握上市线缆企业动态独家及时全面来源 | 上缆所传媒文字 | 常 佳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1月9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正式下水。“启帆19号”船长108.6米,宽37.2米,排水量2.4万吨,电缆装载量1万吨,是我国排水量、海缆装载量最大的海缆作业船。据了解,该船首次掌握了装配悬链线敷缆方式,突破恒张力、恒速度海缆敷设施工新工艺、新技术,具备“4+1+1”即4台锚泊、1套主牵引、1套动力定位系统的海缆敷设施工导航定位模式,动力定位DP作业能力领先世界主流海缆船。同时,“启帆19号”装配有最大埋设4米埋设犁、60吨门架收放系统、50吨起重机等专业海缆施工设备,多项设备均为国内首台首套,填补了我国深远海上电力工程建设领域的空白,开启海缆施工装备技术发展新篇章。在进行水下作业时,“启帆19号”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拖曳式水喷埋设犁。通过水泵喷出的高压水流,在海床上犁出一条4.5米深的沟壑,相较传统埋设犁开挖深度更深,从而保护海底电缆免遭船锚或海洋生物的破坏。项目工程负责人李彦介绍,“启帆19号”可以抵御9级海风,具有全球最强的定位作业能力,能够满足我国所有海上风电场的电缆和通信光缆敷设需求,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海洋输电装备和技术水平。据介绍,“启帆19号”下水后将开展一系列测试,交付使用后,将把海缆敷设作业范围由我国近海向深远海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拓展,为有关国家和地区建设稳定可靠的深远海风电输送通道,助力全球能源利用向绿色低碳转型。来源 | 中国经济网、央广网编辑 | 孙文辉 常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