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科技创新
行业服务
科技产业
公司党建
其他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聚焦热点 着眼全局——2023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
2023-0913

2023年9月3日,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和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3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会系列活动在上海拉开序幕,参会人数达500余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会长罗俊杰,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秘书长白文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总工程师李燕霞,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李竹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理事长、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江斌,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吴莹,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秘书长高峰等出席大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副秘书长凌成刚主持开幕式。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钱建林,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生长山,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蒋华君,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学愚,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天,广州南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汉武,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刚,广东电缆厂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海燕,四川川东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永辉,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赛,安徽华宇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明竹,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查正旺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副理事长参会。江斌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一年一度的行业大会传承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每年召开的电线电缆行业厂长会议,四十多年推陈出新、延续至今,见证了我国线缆产业建立起具有全球相对最完善、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光辉历程。今天我们可以无愧于线缆制造大国和强国的称号,但也应正视,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谋局的任务是艰巨的。行业正面临动荡的、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挑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如何积极主动调整以适应新形势,需要大家共同认真思考。江斌强调,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共同营造和维护行业发展的好环境、好生态。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的首要任务就是凝聚全行业力量,努力营造好、维护好行业生态。上海电缆研究所作为电线电缆分会的理事长单位、秘书处单位,服务中国线缆工业的初心不改、致力于行业技术进步的使命不变,上缆所将继续秉承协会平台共建、共享的理念,发挥理事会的中坚作用,与会员和行业企业共同致力于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将继续紧扣行业发展脉络,以行业的期望、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充实、优化、提升上缆所的各项服务能力,做好服务行业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协会、标委会、学会等行业多个平台的功能和凝聚行业力量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行业检测、特种电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线缆各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信息与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和评定等众多行业服务功能,与行业同仁共同推进线缆行业高质量发展大局。白文波向大会介绍了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支持各项情况,同时倡议,要继续发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电线电缆分会应通过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推动项目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大引导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要继续促进技术创新和合作共赢,不断提高产业自主创新水平,增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要继续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继续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积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把加快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作为抢占全球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主战场,推动线缆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大会进入主题报告环节,在生长山的主持下,罗俊杰、钱建林、吴士敏三位专家分别带来《着眼未来发展的中国机械工业企业调整升级趋势》《中国线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三场精彩报告。罗俊杰指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下,今年以来,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产业规模稳定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卓有成效,创新驱动持续深化,外贸规模稳定增长,出口产品结构日趋优化,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转型升级迈出坚定步伐。罗俊杰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有效应对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战略选择,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发展的重要路径。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着力点,罗俊杰倡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要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要强化协同创新,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要培育链主企业,强化要素聚集能力;要深入扩大开放,促进国际循环畅通。罗俊杰并分享了工信部正在研究、拟进一步强化的政策措施,呼吁机械工业领域内企业抢抓战略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技创新,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钱建林以“中国线缆行业要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开题,指出中国长期保持线缆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地位,中国线缆企业全球竞争力逐渐增强(特别在海缆和光纤光缆领域),中国线缆产品在全球突显的有十余个大类,中国线缆行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然跃起,在攻克产业链短板上也能够有所作为,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的综合制造能力大幅提升,由此,中国线缆行业有必要向高质量发展跃升。同时,比肩国际领先企业,中国线缆行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若干亟待提升的环节。如行业集中度不足;产业链高端材料与装备存在短板;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认证要加快,以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技术研发两极分化,行业普遍投入不够;线缆企业出海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价格战从国内扩展至海外等。钱建林表示,中国线缆行业高质量发展,应抓住五个关键词。一是“强链”,从“做大”走向“做强”,要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整合产业链资源,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中小线缆企业要走“专精特新”之路,专注专业、深耕细作。二是“创新”,全面提升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创造活力,形成社会创新资源合力,增强基础研究与应用。三是“绿色”,特别是大企业应率先践行ESG管理理念与体系,将碳足迹评价提上日程,为线缆产品贴上碳标签。四是“智造”,推动工业互联网与线缆制造聚合裂变,智能制造是线缆产业高端制造的主攻方向。五是“国际化”,中国线缆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久久为功,靠整个产业链能力的提升,提升中高端产品出口占比。吴士敏从宏观现行指数、制造业活跃度、供应端、需求侧、规模和增速测算、进出口等方面对电线电缆行业经济运行总体概况作了介绍,并结合线缆企业报告数据,对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毛利、净利润等展开分析。报告中指出,与线缆制造相关联的PPI波动保持相对平稳,线缆行业总体增长或将进入低速区间,需重点关注提高规模边际效益、慎用价格杠杆、盈利高质量与纸面财富、审慎经营管控风险四个方面的问题。吴士敏呼吁,希望全行业企业能够合规经营、管控风险、守望家园、有序竞争、稳健发展,共同营造行业良好的生态氛围。当天下午,专题报告环节首先由远东控股集团远东电缆产业首席执行官陈静主持。国家电线电缆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范玉军作《现阶段国内电线电缆的质量状况》专题报告,着重介绍了国家监管部门的抽检情况、国缆检测的统计数据、检测中常见的不符合项及原因、工程上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行业咨询部蒋强作《中国电线电缆产品进出口分析》专题报告,对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我国电线电缆产品进出口金额、数量、涉及的国别及地区等数据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一带一路”、RCEP、欧美三大市场展开进一步分析。英国商品研究所CRU首席分析师王晨飞作《全球经济和贸易与线缆整体需求》专题报告,分别从中国及亚太地区、欧洲及中东地区、北美地区分析了线缆需求情况,探讨了能源转型与电气化带来的市场机遇,研判了铜和铝的价格走势。接下来由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军继续主持专题报告环节。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央研究院院长刘旌平作《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专业领域“十四五”中期调查报告》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电气装备线缆企业调查情况、电气装备线缆主要应用领域情况和电气装备线缆领域标准发布情况。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橡塑材料专业工作部李明珠作《电线电缆用材料专业领域“十四五”中期调查报告》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相关企业的问卷调查情况、各类材料产品的销量和收入情况,分析了卡脖子产品与行业发展制约因素,并指出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与热点。据大会主办方介绍,本次电线电缆行业大会系列活动持续至9月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线缆及线材展览会于同期举行。来源 | 上缆所传媒文字 | 周   炯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电缆所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 超导输电示范工程实现满负荷运行
2023-0913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18日12时30分,随着运行电流参数达到2160.12安培,上海电缆研究所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顺利实现满负荷运行,此举也进一步刷新了我国商用超导输电工程最大实际运行容量的纪录。该示范工程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总长度1.2公里,连接两座变电站。整个工程核心的材料、技术和装备上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21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过600天,累计为上海徐家汇商圈、上海体育馆等核心区域4.9万户用户供电近3亿度,开创了公里级超导电缆在大型城市核心区域运行的先例。早在2003年,上海电缆研究所作为超导电缆技术研发起始单位组建了攻关团队。2005年,进一步联合了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缆厂等产学研用单位,组成了绝缘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开发团队,开始联合开发。2013年12月9日,上海电缆研究所牵头建成国内首套50米、35kV、低温绝缘高温超导电缆并在上海宝山正式挂网运行。2019年2月国内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示范工程正式宣告启动,并于2021年12月,在徐汇区工程现场完成敷设并正式投运至今。超导输电,是当今电力行业最具革命性的前沿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环境中,利用超导材料的超导特性,使电力传输介质接近于零电阻,电能传输损耗趋近于零,从而实现低电压等级的大容量输电。一条超导电缆的输送容量相当于四到六条相同电压等级传统电缆。下一步,电缆所将优化战略性布局,深入开展线缆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在新材料、轨道交通、架空导线、海底电力电缆、光电复合线缆等领域,形成系列技术成果。同时,发挥好国重实验室、标委会、学会、协会等平台集聚效应,进一步集中科技创新产生的技术优势,围绕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和行业关键共性需求,进一步拓展科技服务领域,构建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整合、优化、配套与转化协同的科研转化、科创新平台,增强公司作为上海科创力量单元的发展新势能。

由电缆所牵头的国内首个超导行业标准即将发布
2023-0913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示信息,对一批行业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进行报批前公示。由电缆所牵头的JB/T 14389-2023《高温超导电缆技术要求》在列其中。《高温超导电缆技术要求》是国内首个超导电缆行业标准,基于电缆所在该领域的长期科研基础和标准化积淀,充分反映国内高温超导电缆产业化和示范工程的技术经验。该标准规定了35kV及以下高温超导电缆电压等级、设计结构、成品及材料主要性能、试验方法和指标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并形成了良好的技术体系。该标准正式发布后,将对超导电缆产业化发展和工程化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
多元化
官微矩阵

云缆学堂